十月新车销量盘点

十月新车销量盘点-有驾

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片火热,渗透率首次突破50%的标志性事件背后,是汽车行业深度变革的投资逻辑正在重构。

“十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创下历史性里程碑——新车销量首次超过汽车新车总销量的半数,达到51.6%!”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卖出两辆新车,就至少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转折,也意味着资本市场对汽车行业的价值重估正全面展开。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如何在这样的大变局中寻找机会?且听我慢慢道来。

01 销量全景:新能源渗透率超50%,历史性拐点已至

十月份的中国车市,可谓冰火两重天。传统燃油车继续萎靡,而新能源汽车则高歌猛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7.2万辆和17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0%。

这一数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已经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回想五年前,新能源渗透率还只是个位数,如今却一举突破50%大关,其速度之快远超行业预期。从这个角度看,汽车电动化已不是未来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细分市场来看,10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93万辆,同比上升7%,环比增长4%,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新能源车批发量更是达到162万辆,同比增长18.5%,渗透率高达55%。 批发与零售数据的差异,主要得益于出口的强劲表现。

从结构上看,纯电动车型销量为102.0万辆,同比增长31.6%,占新能源销量的62.9%;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48.0万辆,同比增长2%;增程式车型销量为12.1万辆,同比下降1.9%。

这一数据背后,纯电动车型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改变了前段时间插混与增程式强势增长的局面。

华创证券分析认为,10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5%,随着年底冲量行情延续,这一比例有望继续攀升。

02 车企排位:新势力高歌猛进,传统车企分化明显

具体到车企层面,十月份销量榜单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比亚迪依然保持着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10月销量高达44.17万辆。 其王朝与海洋系列贡献了39.5万辆,方程豹品牌受“钛7”推动销量达3.1万辆,同比激增415.3%。

比亚迪凭借垂直整合的高度成本控制力,在主流价格带持续挤压合资与弱势自主品牌的份额。

新势力阵营的表现尤为抢眼。零跑汽车10月交付70,289辆,同比猛增84.1%,首次突破7万辆大关。

小鹏汽车交付42,013辆,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5.7%。其P7+车型持续热销,截至10月底交付已超8万辆。

蔚来也不甘示弱,10月交付40,397辆,同比增长92.6%。值得注意的是,蔚来旗下的乐道品牌成为增长主力,贡献了17,342辆,同比增长301.5%。

理想汽车则成为新势力中唯一销量下滑的品牌,10月交付31,767辆,同比下跌38.2%。 这主要源于旧产品周期尾端与新品爬坡节奏低于预期的双重压力。

小米汽车作为行业新军,延续着令人瞩目的表现,10月交付量维持在4万辆以上。 小米凭借智驾全栈自研和“人-车-家”生态优势快速切入市场,用户粘性和差异化价值不断增强。

传统车企方面,吉利汽车10月销量30.71万辆,同比增长35.5%;长安汽车27.84万辆,增长11.0%;长城汽车14.31万辆,上升22.5%。 上汽集团则以45.40万辆的销量领跑传统车企。

03 政策周期:购置税优惠倒计时,年末行情可期

当前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在政策周期的关键节点

国信证券近日发布的汽车行业年度投资策略指出,汽车总量表现受宏观经济周期(10年+)/产业周期(5年+)/政策周期(1-3年)三重影响

2025年在购置税和地补政策下销量增长提速,但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优惠力度将减弱

具体来说,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将从“全免”调整为“减半”。 这种政策退坡的预期,势必会刺激消费者在年底前集中购车,形成一轮抢装潮。

交银国际证券指出,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调整有望刺激消费者在2025年底前集中购车,车企年末冲量及春节前建库需求,预计年末乘用车销量仍将维持高景气。

从历史经验看,政策退坡前的抢装效应通常能带动销量环比提升10%-20%。但同时也需注意,这种需求的提前释放可能会对明年一季度的销量形成透支。

华创证券也认为,行至年末,各品牌逐步发布购置税退坡锁单政策,预计四季度销量翘尾或透支现象小于此前市场预期。

政策退坡影响逐渐消除后,板块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04 产业趋势:品牌化、全球化、智能化引领未来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车企们正在通过品牌化、全球化、智能化三条路径突破内卷。

品牌化已成为车企提升溢价能力的关键策略。国信证券指出,品牌化的底层思路在于对细分赛道产品的极致打磨形成品牌溢价,或以更高维技术建立壁垒(智能化等)。

从实际表现看,蔚来拆分乐道和萤火虫品牌,比亚迪布局仰望、方程豹,吉利推出极氪,都是品牌化战略的典型案例。

全球化则是中国车企突围的又一重要路径。1-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长90.4%,历史上年度出口首次超过200万辆。

10月单月,新能源汽车出口25.1万辆,同比激增104.2%,占出口总量的44.2%。

国信证券指出,整车从“出口”到“出海”,国产品牌后续出海增量支撑在于海外布局产能、渠道以及服务体系铺设、新品和新技术的投放。

智能化正在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新高地。小鹏汽车10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已达86%。

特斯拉从频繁调价的成本定价策略,转向硬件锚定与高毛利FSD软件增值策略。 这种商业模式的变化,正是智能化为车企带来的价值重构。

国信证券认为,智能驾驶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政策支持叠加技术突破(VLA-世界模型),智能驾驶即将从co-pilot(L3-)升级至agent(L4)

以Robotaxi/Robovan/Robotruck为代表的L4产业进入加速时刻。

05 投资策略:三大主线把握汽车产业投资机会

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布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主线把握投资机会。

第一,关注智能化领先的车企

爱建证券建议,看好智能化领先车企围绕“大模型+算力”加速建立用户体验壁垒,智能汽车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或加速形成。

小鹏汽车、小米集团等企业在智驾技术方面积累深厚,值得重点关注。

小鹏汽车不仅在10月创造了交付纪录,其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高达86%,同时在欧亚非市场取得突破,进入摩洛哥、卡塔尔等七国市场。

这种智驾技术的领先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渗透率和用户粘性的提升。

第二,布局出海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国信证券建议关注出海龙头车企比亚迪和两轮车企业、国产替代优质零部件。 比亚迪10月出口83,524辆,同比大增155.5%,海外销售占比约19%。

这种海外布局的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从零部件角度看,国内汽车零部件承接全球汽车工业数十年,生产工艺和成本管控能力优秀,近年来逐步跟随客户进行属地化供货(北美、墨西哥、欧洲、东南亚等),有望开拓新的增量市场。

第三,把握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指出,机器人2026年量产时刻,产业链进入EPS兑现期。 未来机器人行业预计将遵循“专用场景—跨专用场景—通用场景”的落地路径。

智能车是专用场景机器人细分类别,车端零部件(电机、减速器、丝杠、软件、传感器、轴承等)与机器人重合度高,较多车端Know how可沿用至机器人领域。

特斯拉gen3机器人计划在2026年量产,这将为相关产业链带来重大投资机遇。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如何在当前汽车产业大变局中寻找投资机会?答案已经清晰——紧跟智能化、品牌化、全球化三大趋势,优选在这三方面拥有核心优势的企业

十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标志性事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正如国信证券所言,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的上半场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

在这个转折点上,投资机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销量增长,而是来自于技术变革带来的价值重构,以及中国车企全球竞争力的根本性提升。 #理想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