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

说真的,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这事儿,我之前也想简单归结为品牌力,但现在回头看,底盘绝对算个关键。你看,Q5这套悬架—前五连杆、后五连杆独立架构,直接把奔驰E300L的技术都搬过来了,滤震好得多。凯迪拉克XT5呢?前麦弗逊,后多连杆,虽然多连杆其实也够用了,但和Q5那种吃饱了撑着的五连杆架势比,就显得有点轻飘。就拿我隔壁张哥说的那句话来形容,开Q5出市区的减速带都像踩在云朵上,XT5那脚感嘛,弹跳感明显,过连续高低不平路时人难免憋屈。

悬架不是吹的,是体验的。我在经销店里跟销售小刘聊过,他说奥迪为了Q5这样的车型,底盘研发投入至少多了40%以上,单独一个悬架系统成本估算上比XT5贵了接近2万元,这还能怪它卖得不如凯迪拉克?成本在那里摆着呢。反过来说,凯迪拉克为了控制价格和利润,底盘就没下太多功夫,这参考了他们内部公开的供应链节奏——供应链除了砍价,还得兼顾合理成本,不能光冲豪华感砸钱,那样整车利润更难看。

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有驾

说点小跑题,我前几天坐朋友的Q5,车机流畅度顺滑得我都怀疑是不是皮卡丘给它充了电——搭载的高通8155芯片确实厉害,不卡顿,反观XT5,虽然同款芯片,但车机系统偶尔还是会短暂卡顿,感觉软件优化和调教没奥迪那块儿拿捏得那样精准。顺便提一句,XT5内饰确实豪气,双层夹胶隔音玻璃这配置放到同级里也算不错。可惜,豪华氛围这东西,买菜的便利性加持往往更赢。比方说,Q5里那套高级座椅,填充厚实又不压腿,长途驾驶不累,这我自己在地图导航到郊区的六七十公里车程中真切感受到了。

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有驾

我自己有点反复推敲过前面那个品牌力决定销量的说法,老实说,这话有点大。品牌力当然有用,但没到全能盖过产品力的地步。有时候你看买Q5的客户,30%是奔着品牌和德国车的标签去的,但没有悬架好,内饰和动力匹配到位,品牌光环一戳就碎。再说,凯迪拉克的2.0T发动机用的是通用可变缸技术,这套东西能带来燃油效率的提升,但实际体验中,变缸切换的震动和声音抑制没做得特别好,至少能感觉到不够细腻,这在同级别奥迪Q5这方面更有优势。

刚才翻了下我去年写的笔记,发现一个体现供应链博弈的小细节:XT5的前麦弗逊悬挂结构是因为通用与供应商谈判时,为了控制研发风险,优先用成熟零部件组合,结果研发周期缩短,成本下降不假,牺牲了点操控和舒适度。相对应地,Q5的五连杆悬架背后是奥迪与底盘供应链紧密合作的结果,他们敢砸钱搞研发,不怕赔钱多打磨。供应链资源和议价能力,真不是谁都会有的。你觉得平时咱们买车,是更看价格还是更看配置,还是品牌?这事儿,有时候比品牌标多点逻辑。

顺便问下:你是不是发现,奥迪Q5的售价起点普遍比XT5高出10万左右,配置差距也挺明显,花这额外的钱值不值?我自己心里有个粗略计算,百公里养护成本上Q5大概比XT5贵个20%-30%,尤其是保养周期和材料费。这个数据样本不多,也就是电瓶和悬架部分零件,毕竟德国车用料讲究,零部件成本就高。

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有驾

跑题了,说回来座椅,XT5那个座椅填充其实挺厚实,咸鱼王朋友张总就抱怨过:坐着舒服,但骨架感觉没Q5扎实,时间长了腰板不舒服。这刻骨铭心的感受说明什么?就是同级豪华感没统一标准,舒适是主观感受和车辆调校的博弈。

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有驾

不折不扣,凯迪拉克XT5给人的感觉是:豪华氛围没欠缺,但没把成本像烧钱一样砸在底盘散热跟整车的系统优化上。难怪有人说,卡在二线豪华品牌都是要承受被一线品牌车型碾压的现实,这话确实有几分道理。只若你预算在紧口袋里,XT5那套性价比能不能赢,是个开放性的话题。

(这段先放这里,细说配置差异和供应链策略的东西,下次再聊)

对了,你有没有留意过,凯迪拉克XT5和奥迪Q5的发动机声浪,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我猜未必纯粹是技术差异,或许背后还带着品牌调性的情绪营销,不确定,没想深。但说实话,对于买家来说,这点情绪感受就挺微妙的,车不只是代步工具,更像陪你熬夜加班后放松的伙伴。你说呢?

你知道为啥凯迪拉克XT5卖不过奥迪Q5吗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底盘悬架不同奥迪Q5采用高成本的五连杆独立悬架性能更佳-有驾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