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

最近很多人看到比亚迪九月份的销量数据,心里可能都犯嘀咕。

数据上写着,九月份卖了39.6万辆新能源车,和去年同一个月比,还少了5.5%。

这个数字一出来,网上马上就有些声音,说比亚迪是不是跑不动了,新能源车的热潮是不是要过去了。

但奇怪的是,另一边的股票市场,比亚迪的股价非但没跌,反而还涨了。

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有驾

这就让大家更糊涂了,一边是销量数字不好看,一边是资本市场看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要想看懂这背后的门道,不能只盯着这一个月的数字,得把前因后果和更多的数据摆在一起看,才能看明白这其中的逻辑。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个九月份的销量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比去年少。

这得把时间往回倒一年,看看去年九月发生了什么。

那时候,国家为了鼓励大家买新能源车,有个购置税减免的政策,而这个政策眼看就要在年底到期了。

很多人都怕错过这个优惠,就跟赶集似的,都抢在政策结束前赶紧买车。

这就导致去年第三季度,尤其是九月份,买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销量被推到了一个特别高的高度,达到了41.9万辆。

这其实是一种不太正常的集中消费。

现在到了今年,政策环境稳定了,大家买车的心态也平和了,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买,而不是因为政策快到期了而抢着买。

所以,用今年一个正常月份的销量,去和去年那个因为特殊原因而销量暴涨的月份比,数字上看起来下降了,但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回落,并不能说明比亚e迪卖得不好了。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考试考85分的学生,有一次碰上题目特别简单,超常发挥考了98分,下一次他考回了90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他退步了,因为90分才是他更真实的水平。

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有驾

更关键的是,这个月销量的稍微减少,背后还有比亚迪主动调整的原因。

以前,有些车企为了让每个月的销量数字好看,会给经销商大量的任务,不管经销商卖不卖得掉,先把车都发过去。

这样一来,车都堆在经销商的仓库里,销量报表是好看了,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特别大,最后没办法只能降价清仓,把整个市场的价格都搞乱了。

比亚迪现在就在改变这种做法。

九月份,他们主动控制了给经销商的发货量,让经销商的库存水平降到了最近一年来的最低点。

说白了,就是仓库里压着的车少了,卖出去的车才是实打实的销量。

这样做的好处是,经销商的经营更健康,不用为了清库存而胡乱降价,车价稳定了,对已经买了车的消费者也是一种保护。

这种做法,短期看可能会让销量数字少一点,但从长远来看,是让整个销售体系更稳固、更健康,这是一家成熟企业才会有的考虑。

而且,我们还要看卖出去的都是些什么车。

在九月份的销量里,那些价格比较高的高端车型,比如仰望U8、方程豹豹8这些三十多万甚至上百万的车,销量占比明显提高了,一个月就交付了一万八千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还多。

这些高端车,制造工艺更复杂,生产周期也更长,交付速度自然比不上十几万的家用车快。

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有驾

所以,当比亚迪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和交付这些高价值车型上时,总的销量数字可能会受到一点影响。

但这笔账其实很划算,卖一辆高端车的利润,可能顶得上卖好几辆普通家用车。

这说明比亚迪正在从单纯追求卖得多,转向追求卖得好,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和盈利能力。

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再来看前九个月的总成绩, картина就完全不一样了。

从一月到九月,比亚迪一共卖了326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6%。

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平均下来,相当于每天都有一万两千多人成为比亚迪的新车主。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不是某一款车突然火了,而是比亚迪建立起了一个非常全面的产品线,就像一张大网,覆盖了几乎所有的消费人群。

你看它的产品布局,在10万到15万这个最多人买的价位区间,有秦PLUS和元PLUS这两款车,每个月都能稳定卖出四万多辆,是绝对的主力。

在15万到25万的中端市场,汉和海豹系列车型联手,一个月也能贡献超过六万辆的销量,满足了那些对品质有更高要求的家庭。

而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新推出的仰望和方程豹品牌,从零开始,现在一个月也能卖将近两万辆,成功地打入了过去一直被外国豪华品牌占据的市场。

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有驾

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到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从追求性价比的家庭用户,到追求个性和科技的豪华车买家,似乎都能在比亚迪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这种全方位的覆盖能力,是其他很多车企所不具备的。

除了在国内市场卖得好,比亚迪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

以前我们总觉得国产车只能在国内卖,出不了国。

但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今年前九个月,比亚迪在海外的销量增长了将近九成,九月份一个月出口的汽车就超过了五万辆。

在欧洲、东南亚、拉丁美洲,越来越多的地方都能看到比亚迪的汽车。

当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拼价格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把车卖到了全世界。

这部分海外的增量,是它总销量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不管是产品线齐全,还是全球化布局,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比亚迪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

像刀片电池的安全性、DM-i超级混动的省油技术,这些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比亚迪销量降了39万辆,股价却大涨,秘密藏在数据里-有驾

今年,他们又推出了充电10分钟就能跑400公里的“神行电池”,大大缓解了用户的续航焦虑。

在智能化方面,他们的智能驾驶系统也已经应用在超过十五款车型上,有接近七成的车主都在使用。

现在的消费者都非常精明,买车前会做很多功课,之所以这么多人选择比亚迪,归根结底还是认可它的产品力和技术是过硬的。

其实,比亚迪身上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仅是一家公司自己的事,它也反映了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前几年,整个行业都处在一种“野蛮生长”的状态,大家比的是谁卖的车多,谁的价格更低,很多时候是靠补贴和降价来换取市场份额,结果导致企业利润很薄,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但现在,市场正在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消费者买车,不再只看哪个最便宜,而是会综合考虑这辆车的续航是不是真实,智能化体验好不好,品牌服务到不到位,也就是更看重“值不值”。

比亚迪的单车平均售价和利润率都在稳步提升,就说明了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买单。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它会引导所有车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技术研发和提升产品质量上,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低价竞争。

更深层次来看,比亚迪的竞争力还体现在它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上。

比如汽车芯片、动力电池这些最核心的零部件,比亚迪很多都能自己研发和生产,甚至还布局了上游的锂矿资源。

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让它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这是其他车企很难模仿的。

当我们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当我们看到比亚迪的技术标准开始被国际所采纳,这背后代表的,其实是中国制造业从过去单纯的“做大”,向着更高质量的“做强”在迈进。

所以,看待比亚迪,我们不能只被某一个月的短期数据所迷惑,而应该看到它在产品结构、市场布局和核心技术上所展现出的长期趋势和强大后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