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发布的中国智能辅助驾驶天梯榜显示,华为以97.18分的成绩位居榜首,成为新一轮智驾竞争中的领跑者。
这一榜单揭示了中国智能驾驶领域日益清晰的竞争格局:华为、小鹏、Momenta、理想和元戎启行被视为“智能辅助驾驶五大天王”,构成行业第一阵营。
而特斯拉则跌至第六位,得分81.87分,与小米、蔚来、极氪共同组成第二梯队的“智能辅助驾驶四小龙”。 此次排名显示出中国本土智驾方案在适应国内复杂交通环境上已形成显著优势。
华为凭借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以97.18的高分夺得天梯榜榜首。 华为ADS(智能驾驶系统)坚持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融合感知方案,使其在夜间和复杂路况下表现出色。 同时华为还提供了纯视觉方案,满足了不同价位车型的需求。
华为通过“智选模式”与多家车企合作,打造了问界系列、极狐HI版等明星车型,智驾方案已搭载十余款量产车型。 华为的智驾系统实现了城市/高速NOA和全场景泊车功能,并且在超过200个城市实现覆盖。
在2025年4月22日,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上海举行了智能技术大会,正式发布了华为乾崑智驾ADS 4。 这一系统采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和世界行为模型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靳玉志在技术大会上表示:“目前华为已在云端世界引擎进行了6亿公里的高速L3仿真与验证,已为高速L3量产商用做好准备。 ”华为乾崑智驾ADS 4共有四个版本,其中ADS Ultra旗舰版搭载高速L3专属方案。
Momenta以96.48分位列榜单第二,作为国内首个实现“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规模化量产的企业,通过数据驱动的“飞轮效应”,构建了区别于传统模块化方案的技术护城河。 其创新的“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模型,显著提升了复杂路口场景的决策效率。
在商业化落地进程上,Momenta展现出惊人的增速。 从2022年仅1款合作量产车型,到如今累计超160款的合作车型,覆盖从豪华到主流品牌的广泛区间。
理想汽车以94.33分位列第三,通过引入端到端模型和VLM视觉语言模型的全新技术架构,致力于实现更拟人化的驾驶体验。 从技术上看,端到端模型作为“系统1”,可处理常规驾驶行为,从传感器输入直接输出行驶轨迹,使驾驶行为更接近人类驾驶员。
而VLM视觉语言模型充当“系统2”,具备理解复杂交通环境和中文语义的能力,能识别限时公交车道、潮汐车道等特殊场景。 目前理想的智能驾驶正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型,其技术架构的革新为未来能力进化奠定了较高基础。
小鹏以94.12分位列第四,在7月更新的AI天玑系统中,重点优化了XNGP全场景辅助驾驶的决策逻辑,显著提升了城市道路拥堵场景下的跟车平顺性,此次升级还新增了“无图模式”。
小鹏的技术优势源于底层创新,今年4月公司披露正在研发720亿参数的“小鹏世界基座模型”。
为了支持基座模型的研发,小鹏建成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万卡智算集群,算力高达10EFLOPS,全链路迭代周期平均仅需5天。
近期,小鹏还宣布在物理AI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世界基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推演能力显著提升,为攻克L4级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
元戎启行以86.96分位列第五,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头羊,目前已获得超过10款车型的定点合作,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近20万台搭载其辅助驾驶方案的车辆进入消费者市场。
在技术方面,元戎启行不断推进创新,2025年8月,元戎启行发布了搭载VLA模型的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方案,并已获得五个车型的定点合作。
VLA模型相比传统端到端模型具有显著优势,它具备强大的思维链能力,能摆脱传统端到端模型的黑盒难题。 该模型能够解释系统决策背后的逻辑,为用户提供更强的安全感。
特斯拉以81.87分位列第六,采用了纯视觉方案路线,视觉导航神经网络整合成为技术核心,将导航与路径规划纳入视觉神经网络,实现道路封锁与临时绕行的实时处理,彻底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特斯拉近日向北美用户推送了FSD V14.1版本,这是近一年来其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首次重大更新。 新版本仅支持HW4.0硬件,整合了Robotaxi项目技术成果,被官方定位为“向完全自主驾驶迈进的关键一步”。
然而本土化适应成为特斯拉在中国的最大挑战。 由于法规限制,特斯拉无法将中国境内行车数据传输至海外进行模型训练,只能依赖公开网络视频进行模拟训练,导致系统对中国特有交通场景适应性不足,这也使其跌至天梯榜第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