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inside”不再是模糊的标签,而是被车企和消费者精细拆解的“技术成分表”。2025年9月,华为与广汽合资的“华望汽车”正式亮相,双方宣布将共同开发30万级高端车型。
编辑 搜图
与以往不同,这次合作既不属于华为终端主导的鸿蒙智行,也不同于传统的HI模式,而是一种被称为“HiPlus”的中间路线,华为参与产品定义和联合营销,但销售主导权仍归车企。这种模式迅速成为传统车企的“新宠”,东风猛士、岚图、阿维塔等品牌相继升级合作,连一度与华为“分手”的广汽也重新回归。
合作模式的演变直接反映在渠道争夺上。鸿蒙智行旗下已有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5个品牌,10款车型挤进华为线下门店。2024年5月,余承东公开表示华为渠道仅能支撑4个品牌,但一年后,上汽加入带来的“尚界”让资源分配更加紧张。
“含华量”的差异开始左右市场表现。问界M9凭借华为全栈技术(从智能座舱到途灵底盘)成为高端市场爆款,而HI模式下的极狐阿尔法S虽搭载同类智驾系统,销量却始终未见突破37。这种分化促使车企重新评估合作深度。
编辑 搜图
技术同质化危机悄然浮现。华为ADS3.0智驾系统已从问界下放至20万元级的尚界H5,鸿蒙座舱更是覆盖了从豪华品牌到经济型车型。有供应商指出,“当友商宣传语都是‘华为技术加持’,消费者反而更关注车企自身的差异化能力。”
车企对主导权的争夺从未停止。智选车模式下,赛力斯等企业将产品定义和销售权交予华为,而HI模式车企则更强调自主权。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在2025年9月与任正非会面时明确,双方将“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新路径”,合作涵盖产品定义至营销环节,但东风仍掌控品牌节奏。
华为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了模式迭代。2025年,华为将零部件供应和HI模式整合至引望公司,鸿蒙智行则由终端业务负责。这意味着,车企若想获得“类问界”的体验,需同时与华为两个实体谈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