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藏高速爆胎瞬间,这台109.8万的国产车方向盘只抖了一下,坐副驾的奔驰G车主第二天就去退订了
朋友的仰望U8在京藏高速跑到160多码时,右后轮突然炸了。那一瞬间我死死抓着把手,脑子里已经开始计算翻车后怎么逃生。结果方向盘就轻微抖了一下,车身居然还笔直地往前跑,然后平稳减速停进应急车道。下车检查时腿还在发软,朋友却笑着说:“习惯就好,这车爆过两次胎了。”
后来才搞明白,那0.2秒里发生了什么:剩下三个轮子的扭矩被重新分配,左后轮加力、右前轮减力,硬是用电机把车拽回来了。换成我那台普拉多,这会儿可能已经在护栏上挂着了。
四个独立电机这套路子,玩法跟传统四驱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阿拉善营地见过一次绝活。一台U8右前轮卡在石头上悬空了,其他三个轮子还在转。传统越野车这种情况得下车锁差速器,有经验的老炮也得折腾五六分钟。这车驾驶员连油门都没松,悬空的轮子自己停了,着地的三个轮子突然发力,车就这么扭着出来了。
旁边几个开牧马人和卫士的哥们儿看傻了眼。有人凑过去问怎么做到的,车主说:“我也不知道啊,就是一脚油门踩下去,车自己就出来了。”
这套叫易四方的系统,说白了就是把四个轮子变成独立可控的,哪个轮子需要力就给哪个送,不需要的直接断电。反应速度是毫秒级的,比人的大脑快多了。在越野场景下,这比机械四驱那套齿轮差速器灵活太多。
3吨半的铁疙瘩,起步能把人按在椅背上
第一次坐这车时,朋友在红绿灯起步前问我:“坐稳没?”我还没反应过来,电门一踩,整个人就被摁在座椅上了。那种推背感,跟我以前坐过的保时捷卡宴Turbo差不多。
车停下来后我看了眼表,3.6秒破百。这个成绩放在跑车上不稀奇,但你要知道这是台空车就3吨多、满载能到4吨的方盒子。同样的加速度,施加在这么重的车身上,需要的功率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
更离谱的是高原表现。去年跟车友会上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那个垭口,同行的几台3.5T燃油车都喘得厉害,有台LC300甚至爬不动坡熄了火。U8那个车主说加速感觉跟平原差不多,顶多慢了零点几秒。电机不需要氧气,这点优势在高原上被无限放大了。
悬挂会思考这事儿,体验过才知道差距
在库布齐沙漠飞沙丘那次,车在沙梁顶上腾空了差不多一米,落地瞬间我下意识绷紧了腰,准备迎接冲击。结果屁股只是微微一沉,就跟多坐了个台阶似的。朋友说这是悬挂在落地前0.005秒自动变硬了,把冲击力吃掉了大半。
回城里跑高架时,悬挂又软得像开轿车。过那种很碎的水泥接缝,车里基本感觉不到震动。同样的路段,我那台普拉多得嘣嘣嘣响一路。
在额济纳露营时见识了另一个玩法。营地是斜坡,停车后车主按了个键,四个轮子自己调整高度,十几秒后车厢地板就水平了。以前扎营得拿千斤顶顶、找石头垫,现在这些活儿都省了。
能在水里游这个设定,最开始我也觉得挺扯
直到去年看见郑州暴雨那些画面,隧道里那么多车泡在水里,人困在车里出不来。后来跟搞救援的朋友聊,他说很多人就是在车里窒息的,车门水压太大推不开,车窗又砸不碎。
U8这个浮水功能,本质上是给你30分钟逃生时间。车门三层密封,进水口自动关闭,整车能浮起来。四个电机反向转,轮胎当桨使,车真能在水里往前挪。有媒体在河道里测过,流速不大的情况下,这车能保持方向不被冲走。
这功能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但万一碰上了,就是救命的。就跟安全气囊一样,平时看着没用,关键时刻能保命。
一些零碎的观察
车顶那套探测系统挺有意思。升起来之后能看到前方地形,晚上红外模式能看500米。有次朋友在罗布泊走夜路,就是靠这玩意儿提前看见沙梁背后的断崖,没掉进去。
还有个挺意外的事——这车居然保值。一年多的二手车,价格反而比新车贵小几万。主要是订单排队太长,有些人等不及就收二手。这在国产车里挺少见的。
纯电续航180公里,市区通勤够用了。我朋友一周充一次电,每公里成本一毛多。他以前开LC200,百公里15个油,光油费一年就得省出小两万。
写在最后
109.8万这个价格,十年前想都不敢想。但开过几次之后,慢慢能理解这个定价逻辑了。技术上确实有独到的地方,很多场景下的表现,传统硬派越野车做不到或者做不好。
值不值这个钱,每个人算法不一样。反正我那个开了三年G500的朋友,最近老往比亚迪店跑,说是“去看看新款配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