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象征着身份与荣耀的“三叉星”,如今在中国市场,竟也落得个“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地?
2025年第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这个响彻百年的德国豪华巨头,其核心乘用车板块在全球范围内的交付量同比下滑了12%。
而最令人扼腕的,是中国市场这剂“猛药”,直接让奔驰在华销量暴跌27%——这可是导致其业绩震荡的主因!
等等,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我们中国的消费者,真的集体“口味变了”,开始追求“朴素”的生活了吗?
“面子”失灵,“里子”当道:新时代的豪华密码
笔者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知一个品牌之所以能成为传奇,绝非偶然。
过去,奔驰的M264系列2.0T发动机,那平顺得如同丝绸滑过的9速变速箱,还有那扎实的底盘调校,简直是燃油车时代的“定海神针”,国产车望尘莫及。
更不用说,拥有一辆奔驰,更是社交圈里的一张闪亮名片,多花十几万,买的是那份“与众不同”的虚荣,是开出去就自带光环的“面子”。
然而,时移世易,沧海桑田。
当一个品牌,仅凭着过去的荣光和一张“面子”的加持,已无法弥补其在“里子”——也就是性价比、智能化和实际体验——上的明显短板时,消费者的选择,自然会如潮水般涌向更具吸引力的方向。
您不妨想想看,如今的国产新能源车,尤其是30-50万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它们所搭载的“智能座舱”,简直是“黑科技”的集大成者。
那语音交互,流畅得像跟老友聊天,想听歌、想导航、想开空调,只需一句话,便能“知你所想,予你所需”。
这流畅度、这丰富度,对比之下,奔驰那些“老古董”般的中控系统,是不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更令人咋舌的是,曾经只有奔驰S级这种顶级豪车才有的配置,如后排独立液晶屏、车载冰箱、甚至能让你“飘飘欲仙”的零重力座椅,如今在三十多万的国产新能源车上,已是“寻常物”。
再算上电车那低得令人发指的使用成本,你说,面对这样的“里子”和“面子”的双重诱惑,消费者怎能不心生“倒戈”之意?
笔者的经验告诉我们,奔驰如今的对手,早已不再局限于同门的宝马、奥迪。
它面对的是所有在30-50万价位区间,那些产品力超群、懂得中国消费者“心事”的国产新能源品牌。
因为,“豪华”的定义,正在被重新书写。
过去,豪华是品牌历史的沉淀、是机械精密的艺术;而今,豪华更多地体现在“科技感”的无限延伸、“舒适性”的极致追求,以及“智能化”的便捷体验。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奔驰的电动化“阵痛”
当然,将奔驰如今的困境,全然归咎于外部因素,未免过于片面。
奔驰自身,也正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转型阵痛”。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奔驰的电气化之路,那便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早在多年前,奔驰就推出了EQC这样的电动车型,但遗憾的是,它们基本都是“油改电”的产物,续航里程捉襟见肘,内部空间也难以与纯电平台车型相提并论。
更别提那反应迟钝、精准度堪忧的辅助驾驶系统,再加上三电系统层出不穷的品控问题,甚至连电机都出现了大面积召回的“事故”。
试问,手握三四十万的预算,为何要冒着风险,去购买这样一款“先天不足”的产品呢?
后来,奔驰终于祭出了真正的纯电平台车型——EQS和EQE。
然而,其过于前卫甚至有些“怪异”的设计风格,加上高昂得令人咋舌的售价,又一次让绝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电动化浪潮中,奔驰曾经的光环效应,似乎正在一点点消散。
“降维打击”下的腹背受敌:燃油车“护城河”在崩塌
最令人感到“窒息”的是,当电动产品未能打出“王牌”时,奔驰引以为傲的燃油车“护城河”,也开始出现裂痕。
那些曾经为奔驰带来巨额利润的C级、E级、GLC,如今正面临着“腹背受敌”的窘境。
它们不仅要应对来自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的激烈竞争,更要承受来自理想、问界、蔚来、比亚迪(包括其高端品牌仰望和腾势)等新兴势力,如同“降维打击”般的猛烈攻势。
这些新势力,用更前沿的科技配置、更懂中国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功能,以及更具诚意的价格,直击奔驰的“软肋”。
笔者的观察是,今年以来,奔驰已经悄然开启了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全国多地的授权经销商门店,也正在加速收缩,甚至包括一些当地的“巨头”门店,都纷纷关门谢客。
更令人唏嘘的是,不少曾经的奔驰4S店,如今已摇身一变,被鸿蒙智行等新势力接管。
这不禁让人感叹,“昔日辉煌,今朝落寞”,百年传统豪华品牌的光环,正在如此迅速地褪色。
“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
市场的残酷启示
网上流传的一句调侃:“再不努力,以后就只能开BBA了。”
如今看来,这句略带戏谑的话,正逐渐成为现实的写照。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豪强的品牌影响力,并非一日之功,其积淀深厚,难以被轻易撼动。
然而,市场这艘巨轮,从不为任何人的过去而停留。
奔驰销量持续下滑的背后,是一个极其强烈的市场信号:以奔驰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躺赢”的时代,已然宣告结束。
未来的市场格局,将更加考验品牌的创新能力、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力,以及拥抱变革的勇气。
笔者相信,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重塑的机会。
奔驰能否在这场激烈的变革中找到新的定位,重新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