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

保时捷这阵子真是挺遭罪的。前三季度卖3.2万辆,同比掉了26%,利润也从40亿欧元腰斩到四千万左右,数字摆这儿真吓人。朋友圈一刷出来,立马有人发话:保时捷造不下去了,肯定快卷铺盖走人了。我当时想,这话没毛病,数据摆在那儿,谁不知道市场压力大?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朋友小熊在一线卖保时捷,他跟我说:公司现在在上海搞研发中心,冻了70年的研发链就在这翻新。这让我得翻了翻最近的报道,果不其然——11月初《中国新闻周刊》爆料保时捷研发链早就搬过来了。听起来反差真挺大,对吧?销量惨淡这事儿是真,可保时捷肯定没想退场,反而在抢跑转身。

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有驾

我再想想,销量降这么多,主要是Taycan这个车的问题。第一季度交付才171辆,估计上海那几家4S店也没几台现车。续航450公里听着还行,但慢充真是不合理,那速度,在电车里像是用老式充电桩一样,网友评论直接喊了祖传慢充,自己都不好意思开出去。这续航和充电体验,没点新意确实劝退不少潜在客户。车机系统是不支持微信和高德导航的,大家都知道这两个App在国内使用里头多么基础。一线消费者在看保时捷,可能心想:这还不如换个蔚来或小米电动车,后面升级快多了。

同样价位里,蔚来能玩电池租赁,小米能做到2.1秒零百,保时捷这边就像诺基亚刚进入智能手机时代,慢半拍。刚好我前天跟维修点的老刘吹牛,他调侃:现在纯电保时捷,买来除了标志性的牌子,别的真挺输阵。我就纳闷,保时捷怎么反应这么慢呢?

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有驾

答案是——他们在加速。上海研发中心聚集了三百号工程师,重点盯着座舱、自动驾驶和高压平台这三块。多了一个很关键的名字,副总裁李楠,原来奔驰来的,掌握独立决策权。要说这力度,不是一笔带过的换换壳,是真的打算拆了重做。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内,把迭代周期缩到一年,原来保时捷三年才换代,这差距有点像传统快递跟顺丰的速度差异。李楠还带着团队推半国产电机和电池采购,做到一半国产似乎能压成本,也符合中国供应链大环境。

这事儿让我忍不住怀疑:是不是保时捷意识到,靠传统的豪华品牌光环,在中国是不够的?毕竟,奔驰和宝马新能源车在华也面临近20%销量下滑,整个德系豪华车都感觉被掏空了活力。市场变了,大家把车像手机一样,18个月就想换新款,德国人那种三五年传承才迭代的节奏,根本跟不上。这个速度差距就像光纤网络对比老式拨号上网一样明显,有点扎心。

这变化也带到了渠道。保时捷打算2026年前店面从150家砍到100家,关键城市升级成AR试驾体验中心(听着就高级),三四线城市门店就关掉或者变成售后点。经销商库存压爆,靠线上小程序吸单止血,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上个月北京那边的经销商经理还叹气说:库存多得像堆山,客户慢慢线上下单,我们只能寄希望。保时捷甚至立志在线上订单占比做到35%,和以前排队半年提车的场面完全反了。

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有驾

话说回来,我觉得这招到底管不管用还真不好说。你说了,砍店铺,也许提升客户体验和效率,但少了实体接触,很多客户感觉不到那种扑面而来的豪华感。保时捷这几个动作,乍看像狠招,仔细琢磨,其实是妥协,也带点无奈,毕竟动真格的再造一个全新品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如果后续没落到真把技术和渠道打磨好,这情怀滤镜估计得碎。

这让我想到一个场景。朋友阿亮上个月闲聊,他说:要真指望保时捷靠续航焦虑和OTA菜单俘获年轻人,估计得先学学怎么让车机支持微信高德,再说800V超充。说实话,这话也没毛病,消费者需求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几百万买辆车连个市面上主流导航都没,这体验谁受得了?

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有驾

没细想过的是,这整条供应链搬来上海,对保时捷来说,除了成本考量,估计也是一个象征:示范给整个德国豪华车看,中国市场绝不是试验田,而是现在和未来的核心战场。能不能从研发到渠道实行本地化,快速响应,一切看李楠的表演了。

粗略算了一下,按保时捷车均售价差不多100万人民币计算,3.2万辆卖出,营收大概320亿人民币。利润缩水到4000万欧元,是不是意味着单位车利润大幅缩水?这里面还有供应链卡脖子、芯片涨价等多重因素。真搞不懂,有没有同行想过,这利润率压缩的背后,是不是我们都低估了新势力和国产车对豪华品牌的夹击?

保时捷被传“卷铺盖走人”看数字确实吓人前三季度只卖出3.2万辆同比腰斩26%,但公司仍在加速本土研发和渠道调整谋求转型-有驾

最后得问你们,保时捷会不会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不破不立?弄不好,这次彻底的阵痛,反而是翻身的最好机会。你觉得,未来几年的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德国车企还能靠传统打法活得好么?我猜这话题,要比保时捷的续航数据,讨论度还高。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