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新公司“吹牛”背后,实则是行业差异的真实写照
有人喷东风刚成立的公司就同比增长了,这上来就吹牛呀?其实不然,这个公司就是以前我们熟悉的东风日产。近小米新手机YU7开售,三分钟就定出去二十万台,这数据吓坏了一位日产工程师。这位叫黄照昆的负责人直接发微博说,手机卖这么猛用户得等一年车都造不出来,还讽刺粉丝太死心眼。第二天这条微博就找不见了,但事情却越闹越大。
小米在发布会上宣布和比亚迪、广汽丰田、郑州日产合作搞智能家居生态,但没提东风日产。其实郑州日产也挂着日产的名,但人家主要做皮卡和越野车,和东风日产是两回事。股权结构显示郑州日产老板是东风汽车,而东风日产双方各占一半,运营完全独立。
黄工程师说得没错,手机工厂开足马力扩产很快,汽车不行。造一台车得几千个零件,每个环节都得同步,哪像手机换个芯片就行。现在小米卖这么猛,供应链根本扛不住。粉丝们图个新鲜买完发现提车要等老久,到时候投诉肯定要上来。
有意思的是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虽然是一家亲戚,但合作对象却大不同。郑州和小米谈得上,可能因为股权结构灵活,而东风日产被排除在外,估计日产总部有自己的算盘。这事反映出汽车和手机行业玩法差异太大。手机厂商靠预售数据吹牛,汽车厂商得真刀真枪造零件。粉丝捧场归捧场,交车时间拖太久照样翻脸。
现在网上都在讨论,买个手机还得等半年是不是太离谱。近几年车企都不怎么搞预售了,库存卖完了再生产比较稳妥。特斯拉就是例子,基本不囤货,卖一辆造一辆。小米这种玩法,以前手机市场缺货能凑合,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出问题就麻烦了。
日产两家合资公司的分工挺清楚,郑州那边专攻工具车,东风做家用轿车。合作品牌时肯定有利益划分,小米选郑州可能看中其商用车资源,或者日产体系内部没谈妥。现在事情过去了,小米也没回应那条删掉的微博。但类似问题还在,预售数据好看不代表卖得好,供应链跟不上的企业早晚要吃大亏。
大家看着吧,后面肯定有更多内幕浮出水面。买车买手机都是个人选择,关键看自己真能等那么久不。市场变了,老一套不管用了,消费者心里都有一杆秤。东风日产也在努力,新出的纯电动轿车日产N7,价格亲民,上市45天交出去的车就超过了1万辆,这让东风日产又找到了点干劲。但日产的总部日子却难过了,财务状况堪忧。合资车的好日子确实到头了,在国产新能源车的冲击下,它们须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生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