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

最近汽车圈里,吉利集团的一系列动作挺让人关注的。

先是宣布要把旗下的两个热门品牌,极氪和领克,进行战略整合,听起来像是要捏成一个拳头一致对外。

可没过多久,又宣布这两个品牌要各自成立自己的整车研究院,这感觉又像是要分家单过。

这一合一分的,到底是在唱哪出戏?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特别是对于极氪这个品牌来说,它曾经靠着一款极氪001车型火遍大江南北,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明星产品。

但现在,它似乎陷入了困境,甚至到了需要“再造一个001”的地步。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首先得说说吉利这个大家长是怎么想的。

这些年,吉利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除了吉利自己,还有领克、极氪、银河等等。

孩子多了,开销就大,而且如果各管各的,很多钱就花重了。

比如买零件,你买一点,我买一点,跟供应商砍价都没底气。

再比如搞研发,你研究自动驾驶,我也研究,你开发智能系统,我也开发,这不就是重复劳动嘛。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所以,吉利提出了一个“一个吉利”的战略,说白了就是把资源整合起来,大家一起干,这样能省钱,还能办大事。

这个想法确实挺实在的。

从省钱的角度看,效果立竿见影。

整合之后,吉利整个集团每年采购的金额超过两千亿人民币,这么大的订单量,就像一个超级大客户,去跟供应商谈价格,腰杆子自然就硬了。

就拿电动车最关键的电池来说,这么大的采购量,至少能把价格压下来5%。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纯利润,所以我们看到,今年第二季度,极氪的整体毛利率能做到20%以上,这在普遍还在亏钱卖车的新能源行业里,算得上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研发方面也是一样,以前各品牌重复投入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共用一个技术平台,比如极氪的SEA浩瀚架构和领克的架构可以互通,核心技术的复用率超过70%,据说研发成本能直接降低30%。

这笔账算下来,确实很划算。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这个整合战略,在省钱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赚钱,或者说在提升品牌合力方面,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极氪来说,合并之后的数据看起来有点尴尬。

今年上半年,极氪的单车平均售价从去年的24.6万元下降到了23万元,少了1.6万,是几个品牌里降价最明显的。

相比之下,领克的车价基本没变,稳定在13.7万元左右。

价格往下走,销量是不是上来了呢?

并没有。

虽然把极氪和领克的销量加在一起看,总交付量是同比增长了9%,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增长的功劳主要来自领克。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今年第二季度,领克的交付量同比大涨了26%,而极氪自己呢,反而同比下滑了将近10%。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领克的销量在两者总和中的占比就一直超过一半,到了今年第二季度,更是达到了62.3%。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点奇怪的局面:本来看上去是高端品牌极氪带着主流品牌领克一起冲,结果实际上是领克在稳住大盘,支撑着整体的增长。

面对这种情况,吉利的高层也给出了新的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意思就是,极氪要继续往高端豪华市场走,专心做更贵、技术含量更高的车;而领克则负责把市场铺得更广,覆盖更多的人群和价格区间,从十几万到三十万,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这个定位很清晰,但对极氪来说,挑战也就来了。

要说极氪,就必须提它的成名作——极氪001。

四年前这款车刚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惊艳了所有人。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在那个30万价位的纯电轿跑市场,它几乎没有对手。

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性能配置,都给得特别足,百公里加速3.8秒,配上大容量电池、空气悬挂、最新的智能芯片,给人一种“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更好”的感觉。

所以,极氪001一上市就成了爆款,月销量过万是常态。

然而,市场变化太快了。

到了今年,极氪001的销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每个月基本就在两三千辆的水平徘徊,和过去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对比。

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太激烈了,特别是小米SU7的上市,以相似的定位和巨大的流量,直接抢走了极氪001的大量潜在客户。

但更重要的原因,出在极氪自己身上。

极氪有一个操作,被很多老车主吐槽为“背刺”,那就是更新换代太快了。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大家开玩笑说“别人三年磨一剑,极氪一年磨三剑”。

你想想,2023款的车刚买了没多久,2024年2月,新款就出来了,不仅价格便宜了好几万,还升级了更先进的800V高压平台,充电更快。

这还没完,到了8月份,又来了一次大改款,被称为2025款,智能驾驶的芯片和算力又大幅提升。

这种更新速度,让刚提车的老车主感觉自己的车瞬间就落后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用户的信任和品牌的口碑。

后来,连吉利的CEO都不得不在公开场合,为这种“背刺”行为向用户真诚道歉,承认这是深刻的教训。

经历了这些风波,极氪急需一款新的爆款车型来证明自己,重塑品牌形象。

被寄予厚望的是最近开启预售的极氪9X。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这款车定价接近50万,可以说是坚定地走在了“向上”的路上。

预售成绩也很亮眼,一个小时就突破了四万辆,似乎让人们看到了当年极氪001的影子。

但是,想真正站稳高端市场,光靠一款车是不够的。

现在的电动车市场,大家在电池、电机这些硬件上已经很难拉开巨大差距了,真正能体现高端价值的,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服务,另一个是智能化。

极氪也意识到了服务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

比如,有报道说他们现在对销售人员的要求变得非常严格,服务完客户后,必须让客户打一个10分的满分好评,还要拍照发到工作群里。

甚至还像奶茶店一样,搞起了“神秘访客”制度,来抽查销售的服务态度。

这些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总让人感觉有点形式主义。

极氪再出击,重塑001,挑战新巅峰-有驾

对于一个花几十万买车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真正在意的,可能不是销售有没有第一时间递上一杯水,而是更实际的问题。

比如,有车主反映,因为极氪和领克共用售后服务体系,导致一些售后网点的极氪零件储备不足,一个简单的车身异响问题,可能要等一两个月才能解决。

相比于一个强制的满分好评,高效、专业的售后服务,才是更实在的高端体验。

除了服务,智能化是另一个关键。

但在这里,极氪又面临着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自己的技术优势正在被“稀释”。

以前,像SEA浩瀚架构、金砖电池这些都是极氪独有的技术亮点,是它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门秘籍”。

但现在,在吉利集团内部资源共享的大背景下,领克的新车也开始使用SEA浩瀚架构,金砖电池也不再是极氪专属。

当你的核心技术不再独特,你又该如何说服消费者,你的品牌更高端,值得花更多的钱呢?

这或许就是吉利最终决定让极氪成立独立整车研究院的根本原因。

这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架构的调整,更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极氪必须重新找回自己的技术独特性和品牌差异化。

它需要有自己独立研发的能力,去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核心优势,这样才能在高端化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