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新款IS出来了,结果不是全新换代,而是那种大家都不大爽的次改款。这让我第一反应就是它想走稳了,靠这套新设计和零零散散换点配件,再撑五年。毕竟IS这个系列,已经盯着5年了,没做大刀阔斧的改变,得有点道理吧。
我记得上个月跟一个朋友碰面,他在一家4S店做销售,这车今年卖得不咋地,媒体一说没换代,客户立马犹豫了。他说,不过这次把电动助力转向和那自适应悬架加进来,开起来还是有区别的。我心里就琢磨,这俩升级究竟重要不重要?
说到这个电动助力转向,其实挺卧槽的。以前IS用的是传统液压助力,感觉像老派手感,没啥新鲜感。现在换成电动助力,动作更快也更轻盈,像是把老式牙刷换成了智能牙刷,刷起来更合适。但又别以为电动助力就完美了,毕竟电机和传感器调试得不好,那玩意就像没电的手机,灵敏度清零,方向盘一晃晃得让人不爽。这套系统刚推出来,我猜多数车主还没摸透(估算,样本有限)。
还有那个电磁阀型自适应悬架,我本来没多关注,倒是修理厂的老哥和我聊了聊。他说,这货就像弹簧上的电控阀门,用来调整车轮的避震参数,路感更丰富,过坑洼路段时车身晃动能自动收敛。听他这么一说,我就觉得这其实挺有趣,研发这类技术像是给车加个智商,遇到坑就知道怎么耍赖减震了。你说这是不是花了不少功夫?毕竟供应链上能兼容这种小零件,工程师得和零件供应商磨合好久才成活,千万别调不好弄成鸡肋。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得之前有个同事吐槽:新款IS的内饰没啥戏,雷克萨斯对设计团队这块似乎有点保守,反正换外观就能骗过百分之七八十消费者,内饰差点也无所谓。那我就好奇了,同级别沃尔沃S60和宝马3系,照这样说选哪款更坦率点?S60内饰质感即使老款,也给人那种温馨、带点北欧味儿的感觉;宝马则主打运动和科技感,新款的中控显示器都大了不少。IS里那个全液晶仪表和老式的镀铬装饰对比起来,确实有点落伍。虽然价格区间差不多,IS卖的是品牌附加值,宝马和沃尔沃靠的是感觉和技术,这差别用角度形容,就是买气质vs买科技。你觉得呢?这差距到底算是软实力,还是硬伤?
对了,说到动力,媒体说目前只见到350和300h两个版本,也有传言那5.0升V8的发动机,将会用作终章特别版。但我就想不通了,现在这个排量太大了,油耗成本估算一下,按15L/百公里的油耗,折算成现在的来说,开着都觉得有点奢侈。(体感,样本有限)雷克萨斯居然还想用5.0升V8做终章,这情怀挺有趣,但现实到底有多市场,我说不准。是不是他们担心一刀切掉这个标志性动力,老粉丝会骂街?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动力策略到底是该情怀路线还是该走新能源化,这种矛盾背后藏着怎样的供应链考量和市场博弈?
供应链这块,好比做一桌饭,别光是菜味道好,调料也得精细搭配才行。IS换了电动助力转向,传感器电机啥的都得重新拉供应商,改电磁阀悬架时阀门的精度和油液介质都要调教得恰到好处,要不然就像家里水管突然漏了,厨师都心急。而且供应链还得考虑库存,老配件不能积压太多,新零件又得快速到位,车辆装配线一断开,产能马上砍半。是不是很像我们平时抢装修材料,半途换供应商,整个工期都尴尬?
讲真,我之前说雷克萨斯想靠这次换配件撑5年,有点大了。现在想想,可能他们希望一边保持品牌形象和硬派感,一边慢慢消化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压力。未来或许不会完全放弃燃油车,或者就像刚才说的用特别版让5.0升画个句点。撑着很稳,也有点软着陆的意思。
还有件事,我听同行抱怨,现在雷克萨斯IS的销量跟以前比下降不少。可问题是,这车的用户群本来就偏细分,40岁上下的买家看得更仔细,功能和驾驶感受得够味儿。或许新款虽换了点东西,但还没做到让他们眼睛一亮。这个细节里,有没有可能是品牌定位太呆板,没抓住年轻人心思?设计上过于保守是不是就是怕冒风险?
小跑题了,但你有没有觉得,这5.0升V8发动机的停产,意味着燃油车的一个时代真得慢慢谢幕了?我没细想过,这也许和全球更严的排放标准和消费者偏好多变有直接关系。新能源的故事,不只在大城市,也逐渐渗透到中小城市的用户层。
临场小计算了一下,如果这车5.0升油耗15L/百公里,7元一升,跑一万公里油耗就是大概1万元出头。换成混动或者2.0升涡轮,这数字直接腰斩,日常用车成本几乎翻倍降低。买车看技术就得看用户愿赌不愿赌这加量不加价的升级感,但你觉得,值不值?
说到这我越想越觉得,雷克萨斯的新款IS像是在和时间博弈。它没大动刀,可又有点新意,想硬撑旧动力,也想寻找市场缝隙。到底能不能再战五年?或者会被更年轻、更智能的同级对手蚕食?这答案,可能藏在下一个特别版的背后,但我更期待的是,试驾时,方向盘那新助力到底给不给力,跟老款差多少。这一抹新鲜感,才最能戳到人的心。
想想真有趣,汽车圈里,改款不改心,能撑多久?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