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最近日产汽车公布的2025财年半年报真的让我感慨万千——净亏损2219亿日元,全球销量下降7.3%,这可是日产五年来头一次半年报出现亏损。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日产全球市场“忍着转型阵痛”的同时,中国市场却像是一台悄悄启动的呼吸机,给这家老牌车企输上了氧气。
日产这回可是下了狠心要降低成本,他们甚至把横滨的总部大楼都卖了,回租继续使用,这一下子就换来了970亿日元的现金。 加上手里握着的3.6万亿日元流动资金,至少能让日产在行业寒冬里裹紧棉被保暖。 全球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的计划也显示了他们背水一战的决心。
不过呢,成本砍得再狠,也得有产品能卖得出去才行。 这就不得不提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巧妙布局了。 你们发现没有,日产正在把中国从单纯的销售市场变成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出口基地。 进博会上亮相的纯电轿车N7,上市18天订单就破万,这可是合资品牌纯电车型里相当拿得出手的成绩。 还有那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的新款天籁,成了全球首款用上华为系统的燃油车。 这种合作挺聪明的,既借了力,又快速补上了自己的智能化短板。
更让我觉得日产这步棋走对了的是他们新成立的日产进出口(广州)公司——这是外资车企头一遭在华设立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以后会有更多像N7和锋坦PHEV皮卡这样的车型,从“中国研发、中国制造”走向“全球销售”。 日产计划从2025年开始在中国搞整车出口,第一阶段就要实现10万辆的目标,这种“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转变,确实很符合当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现状。
我前段时间去看了下日产的N7,说实话,11.99万元的起售价真的很有竞争力,内饰和智能配置也跟上来了,不再是以前那种保守的风格。 看来日产给了中国团队更多的自主权,从产品定义到技术整合,反应速度明显快了,据说现在车型开发周期都压缩到了24个月以内。
当然啦,日产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在全球范围内,他们要应对美国高关税政策带来的压力,还有混合动力车型不足的问题。 在中国市场,虽然N7开局不错,但新能源车的竞争这么激烈,日产能不能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还得打个问号。
日产的转型路径其实给所有传统车企打了个样,那就是在电动化浪潮下,以往那套“全球技术,本地适配”的模式正在变成“本地创新,全球输出”。 当日产依靠中国的研发能力打造全球产品,当鸿蒙系统装进天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救,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所以车友们,你们觉得日产这套“中国方案”能成功吗? 如果让你选,你会考虑日产N7这样的电动车型,还是继续看好传统的燃油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