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销量猛涨背后:高速充电焦虑、市区省钱体验和那些“被忽悠”的买家
上周末去外地,赶巧在高速服务区加油,旁边一辆崭新的增程SUV停着。车主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边插油枪一边和我唠嗑。他说前阵子自驾去了趟云南,全程基本靠加油,高速路上不担心找桩。回到市里就用电,每月算下来电费才五十来块,比他以前那台老燃油SUV划算多了。“开起来没啥负担,真香。”他笑着说。
还没聊几句,不远处的充电区闹哄哄的,有三四个纯电车主围着故障桩争论——谁先排队、谁报修、谁能抢到下一个空位。我站那儿看了一会儿,只觉得气氛有点尴尬。这种场景,其实在数据里也能看到苗头:今年增程车型卖得飞快,据说20-30万价位段已经占了将近四成,比插混还要高不少。
曾经有人嘲笑过这种“既不是纯电也不是燃油”的方案,说它是过渡产品。可现在反倒变成了香饽饽。我这两个月跟身边12个车主聊过,又问了3家做新能源的工程师,总结下来——其实大家买增程,大多数都是现实妥协出来的结果。
张哥去年换车的时候纠结得够呛。他平时通勤距离短,看中纯电600公里续航,但每年春节、国庆都要跑长途回老家,一想到路上可能遇到坏掉或排队的充电桩就犯愁。插混又怕市区续航太短,每天都得记着补能。有次我们喝酒,他感慨:“最后还是选了带55升大油箱、200公里纯电脚本那个,这样城里只需一周冲一次,高速随便跑,再不用查地图规划路线。”
这事后来我问过一个搞技术的新势力工程师,他直言:“现在很多人选增程,是因为咱们国内基础设施还差点意思,就像给手机装移动充。”有意思的是,我同事小李去年买了一台号称700公里续航的大牌纯电,本来想着省心,可前阵子带娃去山西玩,导航明明显示服务区有快充,到现场却全是坏桩,最后只能叫救援拖过去,好险没耽误孩子报名学钢琴。而表哥开的也是类似路线,全靠加两次汽油轻松搞定,“虽然贵点,但不用提心吊胆”。
其实,现在国家统计出来的数据,全国160万个公共桩听起来不少,可实际用起来,高峰期依然三辆新能源抢一个位置。一些乡镇县城更别提,还得等几年才能铺开。有朋友调侃,“等哪天村口也装满超充,那时候再考虑换纯电不迟。”
经济账怎么算?表姐新入手22万落地的小型增程,每天上下班40公里,一个月花60元左右在家慢慢冲,从不碰发动机;她单位同事花26万买大品牌600km版,同样通勤,每月少掏10块钱,但当初贵出4万元,多出的部分够表姐用8年汽油。而且维修保养方面很微妙——群友阿豪常吐槽自己的插混动总爱亮故障灯,因为发动机启停频繁,两万多公里火花塞皮带全换遍,一次保养八百起步;而另一位群友开的增程三万多公里只按时换机滤和机油,小修小补不到300块。据4S店王师傅私下讲:“这种专门发发电脚本发动机,不怎么累活儿,比传统混动耐造。”
还有一点冷门信息,很少人关注,就是二手市场上的表现。不久前陪朋友去二手市场转悠,经销商老赵直接说:“你这款一年内还能卖七八成原价呢,会开的人拿来当‘双模式’使,不会折腾直接当普通汽修,也没人怕后期毛病。”倒是一些复杂结构的插混,因为离合器、电控系统容易出问题,收的人更谨慎。
顺便提一句,有些配置细节其实挺影响体验,比如某款热门车型最近出了座椅通风+方向盘加热组合包,在南方夏天或者北方冬季特别受欢迎;但这个功能往往只有高配才有,加价幅度让人咋舌。有网友分享自己图便宜选低配,现在每天坐进驾驶室都觉得屁股烫,还念叨“早知道一步到位”。
不过,并非所有人适合买这种方案。同事小张就是典型例子,自家地下停车库早早装好私人慢冲桩,一年跑不了几趟长途,却跟风买了套动力系统复杂又永远用不上发动机功能的版本。他直言后悔,“白瞎那么大一套机械结构,还比别人贵几千”。还有喜欢激烈驾驶或者追求性能极限的人,比如隔壁厂子的老周,总嫌100码以上再踩动力不给力,说还是怀念以前涡轮轿车推背感。如果打算长期持有超过8年以上,其实简单结构更靠谱一点。一些维修老师傅建议,要么五六年内置换,要么干脆一步到位挑最简单耐造那种。
政策层面变化对销量刺激很明显。例如上海地区从去年开始对部分类型限制绿牌资格,于是一夜之间相关车型订单暴涨,据销售顾问透露,好多人就是为了省下一笔拍牌费用。新技术更新迭代很快,有厂家宣传自家的1.5L引擎热效率做到43%,馈电脚本工况甚至比普通燃油轿车还低,还有厂商开发出让发动机参与驱动的新玩法,不过这些参数听听就行,用起来还是看个人需求为主。
微信群里偶尔冒出来几个冷知识,比如某品牌试验阶段出现过极端寒潮导致辅助供暖不足的问题,被老司机吐槽“东北零下二十度冻脚”,后来通过OTA升级解决。但像什么刹车踏板反馈偏软、高速胎噪略大这些毛病,各厂都有,只不过大家各取所需罢了。至于传闻中的“小众品牌偷工减料”之类八卦,也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多数真实用户关心的是日常方便、省钱、不添乱这一类实惠话题,很少有人真把实验室数据挂嘴边天天琢磨到底先进多少纳米级别芯片啥啥啥……
最后讲件趣事,上个月帮邻居阿姨卖掉她用了两年的旧款增程,她一直舍不得,说习惯每周末拉孙女逛公园,中午饿了一锅饭菜塞进后备箱热饭器(12V接口),一路上静悄悄,也不用惦记剩多少格。如果以后再换新,她犹豫半天只丢下一句:“哪个最让我安心,就认哪个。”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文中生活场景及业内访谈碎片处,如遇疑惑请结合自身实际甄别采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