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

魏牌自2016年正式亮相,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期间,品牌的掌舵人换了八次,先后有严思、柳燕、李瑞峰、胡树杰、余飞、刘艳钊、陈思英等人轮番坐镇,最新的CEO是冯复之。这段“换帅马拉松”本身就足以让人怀疑,品牌的根基是否稳固。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从销量来看,魏牌的起伏同样剧烈。2018年,凭借VV5、VV7等车型,全年销量冲到13.9万辆,几乎触及长城的预期上限。但随后产品更新乏力,2019‑2022年销量一路下滑,2022年仅剩3.6万辆,跌至历史低谷。进入2023‑2024年,品牌在新任总经理的带领下略有回暖,2024年累计销量突破5.4万辆,同比增长31.5%。然而,这一增长的背后,蓝山单车贡献占比超过八成,其他车型的表现相形见绌。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蓝山的销量是魏牌近两年唯一的亮点。2024年9月,蓝山单月销量达到6019台,同比猛增197%;同年11月,单周销量突破1400台,周销量持续攀升。2024年11月的月度数据更是显示,蓝山单月销量超过8000台,环比增长超过200%。这让人不禁想,魏牌的未来是否已经被蓝山绑死?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技术路线的选择也是魏牌纠结的根源。面对行业向纯电、增程快速转型的浪潮,魏牌坚持自研的DHT混动系统,技术含量不低,续航表现也算可观,却始终没有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2022年推出的DHT‑PHEV车型,虽然配置豪华、价格接近30万元,却因用户对混动认知不足、品牌背书薄弱,销量惨淡。从行业角度看,技术本身并非短板,关键在于能否与用户心理匹配、形成清晰的品牌认知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组织结构的频繁变动同样拖慢了产品节奏。长城曾尝试“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模式,让魏牌成为相对独立的“孤岛”。资源分散、协同成本高企,使得新平台的技术反哺迟缓,导致新车型从研发到上市的周期被拉长。结果是,蓝山虽在2024年实现销量突破,却仍然是品牌的唯一“救命稻草”,而高山、摩卡等其他车型的销量只能用“寥寥”来形容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面对这些挑战,魏牌的下一步只能靠三件事决定成败。第一是平台化落地——把混动、纯电、快充等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第二是设计语言的统一和差异化,让消费者在看到魏牌的车时能立刻联想到品牌的独特气质;第三是品牌定位的坚定,既不盲目追随BBA的豪华,也不在低价竞争中迷失自我,而是围绕“高端智能SUV”这一核心,打造完整的产品矩阵和营销闭环。

九年八换帅,魏牌到底“翻身”了吗?-有驾

总结下来,魏牌九年八换帅的背后,是一次豪赌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拷问。它已经从最初的“VV系列”走到今天的蓝山旗舰,销量从高峰跌到谷底再到局部回暖。若能在技术、组织和品牌三方面同步发力,魏牌仍有可能把这张“姓氏底牌”变成长城向上突围的利器;否则,它可能继续在高端化的路上踉跄,成为长城汽车阵营里的一枚沉重的负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