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是我唯一看走眼的品牌!以前我是真的没把它放在心上。讲道理,几年前我和朋友喝茶聊车,他说零跑这个牌子,你别看它宣传挺火,但实际买的人少,很多车开两年还能碰到二手车,一看就知道不靠谱。
我还记得那次去商场,看到零跑新开的店,进去一看,展车都放得挺像样,价格也和同级别竞品差不多,感觉还挺靠谱。结果那次只是个试探,没想到两个月后,门就关了。硬生生的,我就想:这玩意难道是骗补贴的?毕竟那时候我对自主品牌还抱着点偏见。
再说那个车,不比老头乐大几圈?我当时觉得就是个骗补贴车,拿着补贴钱,做个价杀手,然后谋划下一步。这种心思,谁都懂吧。长此以往,我觉得它根本没有长久发展能力。
但,没想到几年后,零跑的销量突然爆发。这点确实让我佩服一把。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笔记,去年零跑的销量大概只占整个市场1%,但今年能达到3%-4%了。每个月的增量都在提高。
我就觉得,要么它确实是凭实力飚起来的,要么就是在对市场的理解上,比我想象的还更早更深入。问题是,这靠什么?我觉得它在研发上,可能没有像传统大厂那样雄厚底盘和系统懂得一手好活,基本上零部件比拼,还是拿别人的做,自己调教能力差点意思。
我也有偏见,其实我没细想过零跑是不是自己设计了核心零部件,或者调试上是不是有点泥巴点。只能说,国产品牌嘛,很多时候就是借鉴、改造,勉强自己搞事情。
你们觉得,为什么零跑的车感会这么强,尤其是电动车?我猜,大概是因为它没特意研发新底盘,可能借用了供应链里就有的硬件,经过调校,硬是让它有了感觉。毕竟纯国产车,能调教得像模像样的,还能有点档次的,真不多。
对比福特、丰田那些品牌,零跑是不是有点靠国家政策扶持的劣势?我觉得还真是。有个朋友做二手车,我问他,二手零跑还能卖个几千块?他说,卖车吧,也就看着新车的折旧率而已。价格真便宜,性价比真高,但如果没有品牌光环,可能连买的人都少。
我还真不信,它能在这个市场里真站稳脚跟。光靠销量上涨,不能代表它未来就稳了。就像我之前说的,如果没有国产车的信仰支撑,谁会舍得掏钱买它?
你们觉得嘛,威马、哪吒这些牌子,为什么都还在坚持?我估计,它们的市场份额还算坚韧,虽然风向变了不少,但要说真倒下,估计也得等几年。我对威马有点好奇,为什么它那样的技术拼盘,能坚持到现在?我猜,可能是靠着有点技术,有点品牌影响力,算个中坚,但能撑多久,谁知道呢?
再想想,市场上的假大空品牌太多了。比如之前我见过的某个新势力品牌宣传得天花乱坠,实际开起来打折扣。质量什么的,怎么说呢,不是太在行。
零跑的老板,我觉得挺清醒。它知道这个环境没想象中那么宽松。目前市场上还能存活的品牌,估计不超过十家。要想快点做大,真是死路一条。
(这段先按下不表)国产自主品牌的核心问题,还是自己是不是能持续创新。从研发到供应链,很像盖房子,没点底子,后续推进就像是在堆积木,容易倒。
你们会不会觉得,像零跑这样靠着政策和价格,短时间内火起来,但能不能走长远,是个未知数?我很怀疑,它能不能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调教能力,成为真正的自主研发厂——说白了,就是要变成会自己打硬仗的家伙。
不能忽略的一个细节是,国内的供应链其实很复杂。零部件供应商,很多其实都只提供标准件,难得有特色。某天我跟修车师傅聊天,他说:你看,很多车,用的都是同一批零件,区别就是调校和软件。这就好比人穿一模一样的衣服,差别在细节。
哎,问题来了,你觉得没有品牌光环的自主品牌,要怎么留住用户?靠口碑?靠价格?还是靠逐步建立的信仰?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就跟吃饭一样,要有真材实料,别靠包装。
零跑到底是不是有潜力还是昙花一现?我说不准,只觉得它和那些假品牌单纯靠宣传撑场面不太一样,起码它在某个点子上还是有点拼劲的。
这世界太奇怪了,很多人还相信只要低价就能成功。那你想啊,百公里成本我估算大约0.3元(燃料+电费差不多那个水平),可是卖价可能不到10万,利润依旧很薄。
有人会说,卖不赚钱也没关系,营销和补贴撑着就行了。你们觉得,未来几十年,国产自主车到底能走多远?还是要靠一股真心按钮才能持续走下去。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