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要是逛车市,肯定能感觉到,现在买车跟以前真不一样了。以前大家比的是发动机、变速箱,现在一开口就是“你这车智驾到啥级别了?”、“能自动泊车吗?”、“高速上能自己开吗?”。说实话,智能驾驶已经不再是未来,而是正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儿。尤其是东风和华为这俩“狠人”联手搞事情,直接把“智驾”这两个字,从PPT搬到了马路上。
你可能觉得“智驾”听着挺玄乎,不就是个辅助驾驶吗?但这次真不一样。东风和华为合作的车型,比如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还有即将推出的全新平台车型,可不是简单加个L2辅助驾驶就完事儿了,而是从底层架构开始,把“聪明”刻进了DNA里。华为的ADS高阶智驾系统,配上东风几十年的造车功底,这组合,听着就让人上头。
那这“智驾”到底有多强?咱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说外观,这年头车长得不好看,连被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东风和华为联手的这几款车,设计上支棱起来了。岚图梦想家,别看是个MPV,风阻系数干到了0.25,比很多轿车还低。低风阻不只是省电,开起来稳,风噪小,高级感立马就来了。前脸那贯穿式灯带,加上华为标志性的“星环”设计,晚上一亮,出片利器没跑了。你说这是“灯厂”附体?我倒觉得,这是把科技感直接焊在了脸上。
再看内饰,坐进去第一感觉就是——这钱花得值。用料不抠门,大面积皮质包裹,加上木纹饰板,档次感拉满。中控那块3D曲面屏,分辨率高,操作顺滑,关键是它用的是华为鸿蒙系统。鸿蒙车机,现在已经是“真香”代名词了。手机一碰传,导航、音乐、电话无缝流转,生态打通了,用起来那叫一个丝滑。你手机是华为?那恭喜你,直接“上桌第一个动筷”,体验直接拉满。就算不是华为手机,鸿蒙的流畅度和生态兼容性,也比很多车机强出一大截。
重点来了,智驾。这才是东风和华为联手机型的“王炸”。华为ADS 2.0,现在能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用。什么意思?以前很多智驾系统,出了城市高精地图覆盖区,立马“哑火”,现在岚图这些车,哪怕是乡间小路,也能自己识别车道、避让障碍物、自动变道超车。我在武汉试驾过一次,全程高速+城市快速路,开启智驾后,方向盘自己打,油门刹车自己踩,我只需要盯着路况就行。那种“车在开我,而不是我在开车”的感觉,真的会上头。
更绝的是自动泊车。以前的APA,只能停标准车位,遇到斜着的、旁边有车的,基本就劝退了。现在这套系统,代客泊车VPD,你下车,它自己找车位,自己停进去,还能跨层上下坡。我在商场试了一次,看着它自己拐弯、倒车、停正,旁边路人一脸懵,那感觉,走路都快摇头晃脑了。
动力这块,东风的三电技术也顶呱呱。纯电和增程两条腿走路,满足不同需求。追光纯电版,百公里加速才3.8秒,什么概念?一脚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座椅上,这哪是买菜车,简直是驾驶玩具。而梦想家的增程版,没里程焦虑,油耗还低,百公里油耗才6L出头,燃油经济性在同级别MPV里,算是相当能打了。
安全性更是没得说。全车一堆安全气囊,车身刚性结构,加上华为ADS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融合感知,比人眼还准。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时刻在线,过弯时抑制侧倾,稳得一批。L2级辅助驾驶只是基础,现在直接给你拉到L2+甚至L3级体验,主动刹车、盲点监测、疲劳提醒,一个不少。
那跟谁比呢?咱们拉两台出来遛遛。
第一个,理想L系列。理想现在也是火得不行,家庭用户最爱。空间大,舒适性配置顶,奶爸车形象深入人心。但它智驾系统用的是地平线方案,虽然也够用,但跟华为ADS比,感知能力和算法还是差了点意思。尤其是在复杂路况下的决策能力,华为明显更老道。而且理想车机虽然流畅,但生态封闭,没鸿蒙那么“万物互联”的感觉。
第二个,特斯拉Model Y。这可是“车界网红”鼻祖,FSD名声在外。但FSD国内落地慢,功能受限,实际体验远不如海外。而且特斯拉内饰,极简到“简陋”,没氛围灯、没真皮、没后排娱乐,劝退不少人。虽然操控是“驾驶玩具”,但舒适性配置上,跟岚图这种主打豪华的,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这么一比,东风和华为的组合,优势就出来了:有东风的扎实底盘和整车调校,有华为的顶尖智能化和生态,等于左手传统造车经验,右手未来科技。不像有些新势力,光有软件没硬件支撑,也不像某些传统车企,智能化跟个“老咕噜棒子”似的,半天不更新。
当然,也有人担心,华为不造车,但深度参与,会不会有“天塌了”的风险?比如价格战打起来,东风车型会不会“跌冒烟了”?我觉得大可不必。东风和华为的合作,是战略合作,不是临时搭伙。而且高端车型,拼的是综合体验,不是单纯拼价格。你想想,当初说华为手机贵,结果现在“真香”了多少人?
所以说,这波智驾浪潮,东风和华为算是抓住了关键。他们不是在造一辆车,而是在打造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以后你买车,可能不再只看发动机参数,而是问:“这车聪明吗?懂我吗?”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