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

每次堵在虎门大桥上,看着导航上红到发紫的线路怀疑人生时,我都在想,要是能飞过去该多好。现在,有人真的把这事儿给干了,而且告诉你,这玩意儿压根不是为了让你不堵车才搞的。

你以为的低空经济,是未来城市里人人开着飞行汽车,上演赛博朋克版速度与激情。

但现实是,在你坐上“空中的士”之前,这片天已经被一群更现实的人,用来干更赚钱的买卖了。

广东正在干的,就是把这个浪漫的想象,狠狠按在地上,先算出了一本极其现实的生意经。这事的里子,比面子魔幻多了。

1

很多人一聊低空经济,张嘴就是eVTOL,闭嘴就是飞行汽车,仿佛明天就能打“飞的”上班,彻底告别“地铁老人手机”。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这种想法,就像刚学会用美颜相机就觉得自己是天仙下凡,属于典型的只看到了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载人飞行,是低空经济这座金字塔的塔尖,看起来最光鲜,但也是最难啃的骨头。

为什么?

安全、安全,还是特么的安全。

地面上的车出个事故,最多是个连环追尾,保险公司哭一宿。天上的玩意儿要是掉下来,那可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社会新闻头条,整个行业都得跟着停摆喝西北风。

所以适航取证的难度堪比渡劫,亿航智能拿到那三张证,背后烧了多少钱、熬死了多少工程师,那都是一把辛酸泪。小鹏汇天手握两千多台订单,但离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载人,中间还隔着监管、空域和人民群众强大的心理防线。

所以你看懂了吗?广东这帮玩低空经济的聪明人,压根就没把宝全押在载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赛道上。

他们的打法,更像是拳击比赛,不追求开场就KO对手,而是先用一系列精准的刺拳和腹部攻击,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先把积分和现金流拿到手。

这些地方,就是物流、应急和能源服务。

先说物流,尤其是大湾区的跨城物流,这简直是为eVTOL量身定做的“黄金赛道”。

深圳到珠海,直线距离就55公里,开车走陆路,算上堵车分分钟给你干出两个半小时。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这边刚摸到一条鱼,那边锅里的水都烧干了。

现在峰飞的“盛世龙”eVTOL,载着货,20分钟就飞过去了。

你觉得它会先运什么?外卖奶茶?生鲜水果?

格局小了。

人家初期瞄准的,是芯片、精密仪器、生物制剂这种高附加值、对时效性要求变态的货物。这些东西,在地上多颠簸一分钟,老板的心就多痛一秒。为了让它们早到一小时,多付点运费算个屁。

这就像给你的宝贝显卡装个水冷,不是为了让它多看两部电影,是为了让它在挖矿的时候能多转几圈,赚回更多的钱。

这笔账,资本家算得比谁都精。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所以,当大众还在讨论“打飞的”多少钱一公里的时候,人家已经在用“运芯片”一趟赚多少钱的逻辑,把商业模式跑通了。等规模化铺开,成本降下来,再来谈让你花6块钱一公里体验飞行的感觉,那才是水到渠成。

这种“快种快收”的模式,才是商业的本质。

2

如果说物流是低空经济的“进攻矛”,那应急和公共服务,就是它的“防御盾”,一个稳如老狗的基本盘。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这玩意儿安全吗?能赚钱吗?离我们有多远?

这灵魂三问,直击要害。我的回答是:你先别管你敢不敢坐,有人比你更需要它飞起来,而且愿意掏钱。

谁?政府。

应急救援、消防灭火、电力巡检、海岸线巡逻,这些场景,简直是为无人机和eVTOL量身打造的。

以前,一个地方发生山火,救援队进去,信息靠吼,物资靠扛,危险又低效。现在,御风未来的无人机先飞进去,实时图传、物资投送、喊话指挥,构建一个“2小时灾害抵达圈”,效率和安全性直接拉满。

以前,巡检几百公里的输电线,工人得翻山越岭,顶着大太阳拿望远镜瞅半天。现在,无人机挂个高清摄像头飞一圈,数据自动分析,哪里有隐患一清二楚。南方电网一算账,效率直接干到原来的5倍,成本还给你打个七折,资本家听了都想从轮椅上站起来给你鼓掌。

这种生意的妙处在于,客户是政府和大型国企,需求刚性,付款稳定,对价格没那么敏感,对效率和安全要求极高。

这不就是最完美的商业模式吗?

御风未来拿了广东航空应急7650万的订单,业务连续两年三倍增长,靠的就是这个。

所以,低空经济这盘棋,第一步不是去抢出租车和顺风车的生意,而是去替代那些“高危、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人工作业。

这就像你开一家餐厅,与其一上来就琢磨着怎么跟米其林三星抢客户,不如先把附近写字楼的社畜午餐生意给包了。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先活下来,再谈理想,这才是成年人的商业逻辑。

3

当大部分人还在纠结买哪家公司的飞行器时,广东真正的顶层玩家,已经在布局更上游的东西了——核心技术和基础设施。

这就像19世纪的淘金热,最赚钱的不是那些挖得满身是泥的淘金客,而是那个在旁边卖铲子、卖牛仔裤和开旅馆的。

在低空经济领域,这个“铲子”,就是电池。

eVTOL的命根子是什么?续航和成本。而这两样,都死死地攥在电池技术手里。

现在广州的巨湾技研,搞出了eVTOL的超快充电池,5到10分钟就能从30%充到80%,循环寿命还超2000次。

这是什么概念?

就像你手机打游戏快没电了,插上充电器,去上了个厕所回来,电满了,还能再战三百回合。对于需要高频次运营的飞行器来说,充电时间就是金钱。

更骚的操作是,巨湾技研不仅给亿航这样的整机厂供货,自己还准备下场铺设低空充电网络。

一个快充站,服务10架eVTOL,一年就能创造36万的营收。

你看,卖电池是制造业,是辛苦钱。但做充电网络,那就是“基建+服务”,是躺着收租的钱。从卖产品到做平台,这商业模式一下子就升维了。

这就像你看一家公司的财报,它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广东低空经济的这份报告,载人飞行是那个看起来最帅的肱二头肌,但真正供血的心脏,是物流的应用、应急的订单,以及电池这种核心技术的突破。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所以你看懂了吗?大湾区的低空经济,根本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故事。

它是一个产业故事。

一个关于效率的故事。

一个关于钱都去哪了的故事。

搞明白这个,你才能看懂牌桌上的真正玩家在想什么。他们不是在赌一个风口,他们是在解一道关于时间、空间和成本的数学题。

撕开飞行汽车的科幻外衣,广东的低空生意经现实得可怕-有驾

从产业链来看,广东聚集了全国超过30%的企业,从上游的电池、芯片,到中游的飞行器制造,再到下游的应用场景,一应俱全。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创业风口,而是变成了产业的火山口,跳进去大概率不是起飞,是变成一个熟人。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并且找到了“快种快收”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活下来。

至于我们普通人什么时候能打“飞的”上班?

别急。等天上送芯片送血浆的飞机足够多,把成本摊薄了,把航线飞熟了,把安全验证了,自然就轮到你了。

在那之前,先看懂这门生意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比关心堵不堵车,重要得多。毕竟,认知,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资产。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