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站在台上,声音不大。
但那句“小米是被黑最惨的车企之一”,每个字都砸得地板嗡嗡响。
9月26号这场发布会,他把小米汽车摆在了“受害者”的位置上,话里话外,全是江湖险恶,身不由己。还顺势表态,坚决拥护六部委重拳出击,干翻那些藏在阴影里的黑公关。
戏做得挺足。可就在几天前,一纸公文下来,超11万小米车主的心,跟着咯噔了一下。
这不是什么小道消息,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亲自盖章的召回令。时间,9月19日。
一场关于谁嗓门大的舆论战,和一次要命的强制召回,就这么拧巴地缠在了一起。
这拳头不是自己打的
这个数字,几乎是小米SU7卖出去的车里,每三辆就有一辆得“回家看看”。
召回范围也大得吓人,从今年2月一直到8月底生产的车,基本上一网打尽。
普通人一听“召回”,可能还觉得这企业有担当。但这次,味儿不太对。
关键在召回编号最后那个字母“I”。按规矩,这叫“受调查影响召回”。
翻译成人话就是:这不是小米自己良心发现,主动坦白。而是监管部门找上门,一番调查下来,你不得不改。
问题出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上。官方说法很绕口,什么极端特殊场景,系统反应可能不及时,有碰撞风险。
说白了,就是你开着车唱着歌,车的“脑子”可能突然就懵了,得靠你眼疾手快,一把抢过方向盘救命。
这可不是开玩笑。网上早就有人吐槽过,说这系统跟喝了假酒似的,瞎指挥。
更要命的是,这已经是小米SU7半年里第二次召回了。
上次是1月份,3万多辆车,智能泊车功能分不清静态障碍物。
算下来,最早那批车主,搞不好已经跑了两趟售后了。
雷总的委屈,行业的规矩
面对这场风暴,小米反应神速。雷军第一时间转了官方说明,配文“仔细看看”。
官方则连夜搞了个“答网友问”,核心意思就一个:小场面。问题不大,OTA远程升级一下就好,车主们连家门都不用出。
听着是挺轻松。但性质变不了。
哪怕只是动动手指改代码,一旦走了召回备案,就等于官方认证这玩意儿有“安全缺陷”。
这事儿,跟之前“3·29池祁高速事故”的舆论压力一叠加,大家心里那个问号就更大了:小米汽车,到底靠不靠谱?
有了这层背景,再看雷军9月26号台上的那番话,就特别有意思了。
他绝口不提是哪个对手在使坏,而是把炮口对准了整个行业的“黑公关”,巧妙地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围殴的孤勇者。
一边喊着“我好冤”,一边又对着理想的李想“致以崇高敬意”,向“蔚小理”隔空示好。这手腕,又拉又打,滴水不漏。
用17来救7
汽车业务压力山大,雷军急需一个新故事来冲喜,把市场的目光从SU7上挪开。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小米手机。好玩的是,这次新机不叫16,直接蹦到了小米17。
雷军自己都说,改个名而已,没想到动静这么大。
官方解释是“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但明眼人都懂,这既是绕开和友商机型序号撞车的尴尬,更是想用“跨代升级”这个噱头,暗示产品力有巨大突破。
这步棋,险。毕竟跳过数字,很容易把老用户搞蒙。
雷军的底气是啥?他甩出六个字:“产品力非常炸裂”。甚至直接放话:“小米17有很多点都超越了苹果”,“绝大部分技术领先时代”。
这股子狠劲儿,跟五年前那个小心翼翼“对标苹果”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背后,是小米铁了心要从“网红”变成“硬汉”。
千亿研发铺路,丑话说到前头
这份决心,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雷军头一次把账本摊开:“5年投1000亿,不管风吹雨打都要完成”,实际上砸进去1020亿到1050亿。
这还不算完,新的五年计划,数字翻倍,2000个亿。
从2019年一年研发75亿,到现在平均每年200亿。这些钱,全砸进了智能制造和硬核科技的无底洞。
雷军说,互联网公司是风口上的猪,科技公司得有自己的信仰。
当小米汽车的用户里,快一半都是女性;当小米的高端路线越走越稳;持续的技术输血,正在给小米换基因。
或许正是因为手里有牌,心里不慌,雷军才在演讲最后,悠悠地抛出那句:“今天国产汽车都在进步,没必要搞得很难看。”
这话听着像是在劝架,又像是在复杂的牌桌上,亮出自己的底牌:我有钱有技术,愿意和气生财,但谁也别把我逼急了。
结语
从“被黑最惨的车企”,到“产品力炸裂的小米17”,再到那“被动召回”的11万辆SU7,雷军和他的小米,正站在一个极其微妙的十字路口。
他想用一场演讲告诉所有人:小米,是一个手握千亿研发,敢跟苹果掰手腕的硬核玩家;是一个在汽车泥潭里被泼脏水,却还呼吁体面的老好人。
但市场的逻辑,向来冰冷。消费者会为一场精彩的发布会鼓掌,但最终让他们掏钱的,永远是产品的安全和可靠。
靠手机圈那套“先开枪后瞄准,边跑边迭代”的玩法,在人命关天的汽车行业,真的行不通。
雷总的这场仗,既要防着外面的明枪暗箭,更要修好自家的后院。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