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说国产电车续航虚,现在比亚迪汉直接把635公里的续航起步数据拿出来了。还有705公里的高配版,这下没人能再说续航是短板了。你想想,这数据相比几年前真的厉害了不少。以前我们对国产车的印象,就是续航短、车子吃电快。尤其是在朋友圈里讨论,大家都只敢提几百公里,少有人信能跑得远。
我自己其实也不算盲目那些官方数据。你知道,指标看似光鲜,背后怎么保证的,有没有猫腻?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直到我朋友在修理厂工作,他说:比亚迪的车和别的厂商不一样,数据都挺靠谱,反正我遇到的问题不多,电池健康也稳定。好像比亚迪在电池研发上,还是花了不少心夫妇。
咱们得明白一点。续航数据靠的是电池容量和整体能耗。比方说,汉的标称635公里,电池容量大概有76.9千瓦时(我看了下官方参数),耗电大概是每百公里16公里/度左右。这数值偏低,意味着它的能耗控制不错,不全是堆电池堆出来的。
其实我还特意翻了下笔记,有个细节挺让我感兴趣:它用的电机,18000转高速电机,输出功率170千瓦。你知道,这个转速在我印象里是相当高的,是要精心调校才能实现的(所以我猜测比亚迪整体电机设计用了不少技术)。这个参数很关键,因为高速电机转速高,效率高,电耗也就低。
但核心竞争力还是研发积累。比亚迪在电机、电池、控制系统这块,花了十几年时间了。比起一些新入局的厂商,资金和技术积累差距明显。但我也得承认,行业里各种供应链博弈,嘴上说着技术为王,其实也夹杂着不少水。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供应商是不是提前锁定了?车企是不是在成本和性能之间打平衡?
此处插一句,你们觉得国产品牌真正做出来车的底气到底差在哪?我一直觉得,除了技术实力,还得看产品线的精细度。比亚迪汉的设计和体验,别说比起大部分国产车,已经有了一定成熟度。尤其是内饰、操控调校,很多细节做得比价钱差的合资车都要好一些。
不过你也别太激动。也有人说:这些数据不都是套路吗?实际续航能跑多久?能跑到标称的百分之九十吗?确实是有差别的。估计一百次出去跑,那真实续航数据会打折扣,可能在530到580公里之间(这估算的变数不少),但对比几年前,已经算是飞跃。
对,充电时间也很关键。快充的版本,30分钟能充到80%,很方便,但你也知道,快充会损耗电池寿命。这我还和朋友讨论过,他说:其实快充用得太频繁,电池速度就会打折扣。这就是个权衡问题。
从数据到实际应用,其实还差点意思。我还记得我那次试驾,发现汉的悬挂调校偏硬,但不失稳感,转弯也挺扎实。唯一偏忧虑的,是车身的重量。听说,汉的整备质量在一两吨左右,能不能在续航和操控间找到个平衡点,是个技术考验。
这让我苦恼——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很多新品牌追求爆款,可是车的质量、调校和细节,真的能追得上它们宣称的技术数据?我之前看过其他品牌的车,电池容量只有60几,续航还差点意思,但价格就低很多。比亚迪汉不一样,价格高点,但实力也摆在那里。
最后说一句,电芯的原材料,是否足够安全和稳定?我估算,若电池成本占了整车50%以上,能不能优质供应,稳住价格?我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但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实在是个考验。
你觉得,国产电车能踢得动国外品牌的技术神坛吗?还是说,还是得再等几年,才能解放自己对所谓品牌光环的依赖?```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