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老百姓要是去关注一下汽车市场,可能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甚至有点让人吃惊的现象。
那就是我们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好像突然之间就不那么受待见了。
以前买车,大家讨论的都是德系、日系还是美系,是涡轮增压好还是自然吸气好。
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
就拿刚刚过去的七月份来说,全国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前十名里,竟然只剩下了两款纯粹的燃油车,一款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日产轩逸,另一款是吉利的星越L。
剩下的八个位置,全都被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给占领了。
这个榜单就像一个信号,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汽车市场的风向真的变了。
如果咱们不只看一个月,而是把时间拉长一点,看看整个上半年的情况,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
在2025年上半年,卖得最好的那十款燃油车,总共的销量加起来大约是116万辆,这个数字跟去年同期相比,其实是下降了14%。
而另一边,新能源车卖得最好的前十名,总销量已经超过了180万辆,比去年同期一下子增长了32%。
这一来一回,差距就拉开了。
这背后不是偶然,而是有三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像三股力量一样,把燃油车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首先,最直接也最影响咱们老百姓钱包的,就是价格。
在过去很多人的印象里,电动车是个新鲜玩意儿,技术新,所以价格也贵。
想买一辆和燃油车差不多大小、差不多档次的电动车,往往要多花不少钱。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被彻底颠覆了。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把新能源车的价格打了下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亚迪新出的一款叫秦L的插电混动车,入门版的价格已经降到了9万9千8。
而大家非常熟悉的大众朗逸,就算是在经销商那里给出了很大的优惠,最后的价格算下来,可能还要比秦L贵上三千块。
这就意味着,在买车这个第一步上,新能源车已经不比燃油车贵,甚至更便宜了。
买车是一次性的花费,可养车是天天都要花的钱。
这笔账算下来,就更让人动心了。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下,一辆电动车,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晚上用低谷电充电,跑一百公里的电费可能还不到9块钱,也就是一杯奶茶的钱。
但是燃油车呢?
就算是出了名省油的日产轩逸,按照现在的油价,跑一百公里也得花上45块钱左右。
这样算下来,同样是上下班代步,一个月开下来,电费和油费的差距就能有好几百块,一年下来就是几千块的真金白银。
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当一个东西买起来不贵,用起来还特别省钱的时候,大家自然会用脚投票。
其次,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用车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大家最担心的“里程焦虑”问题。
以前一提到电动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车能跑多远?
万一开到半路没电了,停在高速上怎么办?
这个担心在几年前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一方面,现在的电池技术进步很快,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普遍都能达到400公里以上,有些甚至能跑五六百公里。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看自己平时的用车情况。
根据统计,绝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每天上下班通勤的距离,其实都在30公里以内。
这样算下来,一辆充满电的电动车,足够你开上一个星期,甚至更久。
更重要的是,充电的方式也变了。
我们开燃油车,习惯了等油箱快空了,特意开车去加油站排队加油。
而现在开电动车的人,更多的是养成了“回家就充电”的习惯,就像我们每天回家给手机充电一样。
车停在车位上,插上充电枪,第二天早上出门的时候,车子就是满电状态。
这种补能方式,让长续航变得不那么必要,因为车子每天都可以是“满血”的。
根据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最新数据,私人充电桩的安装比例已经达到了61%,比前两年提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
当越来越多的人家里有了自己的“加油站”,那种对续航的焦虑感自然就大大减轻了。
最后一点,就是政策的推动力。
如果说价格和使用习惯是市场自发的变化,那么政策就是一只明确的指挥棒,告诉大家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比如说,上海从七月份开始,就不再给插电混动车型发放免费的绿色牌照了,但是纯电动车不受影响。
这意思就很明显,上海希望大家直接去买纯电动车。
广州的做法更直接,你买指定的纯电动车,政府直接补贴6000块钱的电费,这可是实打实的优惠。
但如果你是去换购一辆新的燃油车,那就没有任何补贴。
这种政策上的倾斜,让那些传统的合资汽车品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们过去几十年里,靠着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国内市场过得非常舒服。
但现在,面对新能源的冲击,他们不得不放下身段。
比如上汽大众,七月份把帕萨特的起售价下调了2万5千块钱;一汽-大众的奥迪A4L,在一些地方的优惠甚至超过了7万元。
这种“大甩卖”式的降价,虽然能吸引一些顾客,但还是没能阻止燃油车整体市场份额的下滑。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燃油车就一无是处了。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还留在销量前十榜单上的轩逸和星越L,肯定有它们的过人之处。
轩逸靠的就是极致的省油、耐用和保值率,这让它成了很多网约车司机和家庭第二辆代步车的首选,主打的就是一个经济实惠。
而星越L呢,它走的是另一条路,用上了和沃尔沃技术同源的2.0T发动机,再加上比较先进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给那些还喜欢发动机轰鸣声、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但它们俩的坚守,更像是夕阳下的背影,虽然依然清晰,但却反衬出整个燃油车阵营正在步入黄昏。
当价格、使用便利性和政策这三股力量汇集到一起时,我们发现,汽车市场从燃油时代到新能源时代的转变,比我们所有人预想的都要快得多。
现在,人们在买车时,问得越来越少的,是“电动车到底行不行”,问得越来越多的,是“下一辆车,我该换个什么样的电动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