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哥几个,咱今天必须得盘一盘宝马这小子。
你说这汽车圈吧,跟个秀场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生怕谁闲着。
前脚还在为烧油还是用电吵得脸红脖子粗,后脚人家宝马就把2026年底才要上的全新iX1,裹得跟个粽子似的,直接拉出来溜了。
这操作,怎么说呢,就挺有那味儿的,跟那提前半年就预告双十一折扣的主播一个路数,主打一个“吊胃口”。
你越是藏着掖着,我这心里就越痒痒。
看这谍照的感觉,真就跟小时候拆压岁钱红包一模一样,明知道里面是红票子,可就是享受撕开那一下的神秘感和快感。
说实话,这车虽然伪装得亲妈都快认不出来了,但有些东西是刻在DNA里的,藏不住。
就说那对“大鼻孔”,宝马标志性的双肾格栅,得,又被拉皮放大了一圈。
大到什么程度?
感觉再发展下去,都能直接拿来当小区大门了。
我总觉得宝马的设计师们心里头肯定住着一个执拗的灵魂,一边喊着“拥抱电动化”,一边又死死攥着燃油车时代的这点念想不放。
你说你一辆纯电车,压根用不着进气,非得顶着俩硕大的“假鼻孔”,这到底是图啥?
是怕别人不知道你祖上阔过?
网上那帮损友早就坐不住了,P图大赛一届接一届,说这格栅都能支个摊儿卖烤冷面了。
玩笑归玩笑,但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焦虑:大哥,咱可千万别在设计的路上跑偏了,忘了身后还有一帮兄弟跟着呢!
这感觉,就像你最喜欢的摇滚老炮儿,突然穿着笔挺的西装,跟你说他要去唱网络情歌了,不是说不行,就是那股劲儿,不对了。
再瞅瞅那对大灯,嚯,整个一“开眼角”手术,变得又细又长,眼神里那股子“你瞅啥”的劲儿,比以前狠多了。
这倒是挺对现在年轻人胃口的,毕竟“眼神杀”嘛,一台车的气场,一半都靠这双眼睛撑着。
估摸着以后宝马的电车,都得是这副“睡不醒”的眯眯眼造型,用最冷酷的眼神,扫射着马路上的每一个对手,比如隔壁家的奥迪Q4 e-tron和奔驰EQA。
不过,要说这次改动最让我觉得“地道”的地方,还得是C柱那个不起眼的小三角窗。
这玩意儿,一般人谁看它啊?
可对于坐在后排的人来说,那可能就是从“小黑屋”到“全景天窗”的体验升级。
现款iX1那后排,说句实在话,坐个一米八的大个儿就得全程祷告,生怕司机一个急刹车,自己脑袋就跟车顶来了个亲密接触。
这次把三角窗造型一改,明摆着就是想给后排乘客多争取点阳光和尊严。
你看,宝马还是那个“闷骚”的理工男,嘴上不说,但该给你的,一样都不少。
当然了,谍照嘛,看个热闹就行,核心的东西,比如内饰和动力,人家还捂着呢。
圈里传闻说,新车还是在那个FAAR平台上捣鼓出来的,会有单电机后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版本。
这不新鲜,基本操作。
唯一的看点,就是电池了。
据说这次要换装高密度电池,WLTP续航能干到500公里以上。
500公里,这数字听着挺提气,感觉都能从北京开到济南吃个把子肉再回来了。
但咱都是过来人,厂商的续航里程,那就跟方便面包装上的“图片仅供参考”一个意思。
真开起来,空调一开,音乐一放,再碰上个堵车,能给你打个八折都得谢天谢地。
所以说,里程焦虑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个数字就能治好的。
什么时候充电能跟上厕所一样方便快捷了,这事儿才算真解决了。
有时候我就琢磨,宝马这些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这条路上走得是真拧巴。
他们就像一个家底丰厚的老贵族,既想换上时髦的运动装去赶潮流,又舍不得身上那件手工定制的燕尾服。
特斯拉那种光脚不怕穿鞋的,上来就是一通王八拳,管你什么传统、什么格调,先抢下地盘再说。
而宝马呢,每走一步都得回头看看,生怕丢了“驾驶乐趣”的祖传招牌。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全新宝马iX1这种产物——一颗奔向未来的心,却套着一个回望过去的壳。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转型的阵痛”吧。
谁都不好过,但谁都得熬。
2026年底这个发布时间,也选得极度鸡贼。
那时候,各路新势力估计已经杀红了眼,该淘汰的淘汰,能活下来的都是狠角色。
整个市场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消费者被教育了一轮又一轮,不再轻易为PPT买单。
宝马选择在这个时候入场,明显是想当那个最后下山摘桃子的。
只是,两年多的时间,变数太大了。
谁知道到时候大家又会喜欢什么新花样?
汽车这东西,终究还是为人服务的。
而人的心思,比六月的天变得还快。
所以,对宝马而言,真正的考验,不是技术,而是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哥几个,两年后,当这台“加大鼻孔”的iX1真摆在你面前时,你会为它掏腰包吗?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