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了,有的人头发长了,有的人肚子大了,而有些国产车,成了“矿泉水瓶换了轮胎开上路了”的代表。一晃,长城过了三十五个生日,这年头能坚持走对的路,已经比很多人吹牛的能力更值得尊敬。你说长城35年了坚持走正确的事?对不起,我最多只能代表自己表个态,不代表国产车行业,但我愿为那群技术宅点个赞——他们至少没把“自主创新”喊成口号贴在墙上。
现在大家说起国产车,都爱加个“硬实力”,仿佛只要硬,别的就都能软到不行。连“骨感”都开始有金属味了,以前的国产车,骨感是那种“碰一下掉个标”,现在是“坦克能上路,不怕撞墙”。不得不感叹,这技术发展得,像有个马云在背后推着,还推销着终身质保,仿佛车主能开着长城车活到下一个35周年。
当然,国产车淬炼到今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造车和拼多多一样,拼的是惊喜价”的时代。什么白菜价,什么质量差,已经被打得满地找牙。你还在加价买进口的豪华?那你一定是喜欢花钱被侃。其实现在国产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就像健身房里那大哥,每天都在负重蹲起,现在终于能举别人举不起的铁。合资品牌的遮羞布都被扯成抹布了,国产新能源一起步,外国爹妈都开始学中文,怕以后订零件只能用汉语拼音下单。
长城这厂子在造车上是有点意思的,他们家为证明技术真硬,邀请媒体和“键盘侠”去参观实验室,让大家现场看新车怎么被反复蹂躏——你以为买到新车第一件事是贴膜,专业人第一件事是“蹂躏”。看多了你会明白什么叫“测试车都快哭了”。那种高原极寒究极挑战,冷启动爬坡,简直像在跟老天爷叫板,把底盘冻到零下几十度,长城说这叫为消费者保驾护航,其实也有点像强迫症,生怕自己造出来的东西会在冬天跟主人说拜拜。
当然这样折磨汽车的背后,是技术积累的自信,十年磨一剑,说起来没什么,但你真得在实验室待十年嘛?长城倒是做到了,中国人什么都可以抄,但技术这东西得扎实。他们把“三电”、模具、发动机这些全链条都吃透,不仅造出了广大车迷心心念念的V8发动机,还能数出五万项专利,专利多得像土豆苗,随便一拔就是成果。中国车企里能跟他们比专利数的,也就能和老干妈比辣椒面销量了。
不过再牛的技术,也敌不过一群不靠谱的员工。长城在这方面倒是有点“老干妈精神”,做人先做员工。这车造出来,不只是老板的汗水,更是员工的脊椎。你以为给员工发年终奖就能让他们拧好一颗螺丝?错了。长城造车先育人,从住房到子女教育,再到医疗保障,几乎把员工当家里人养着,做好吃喝,生怕员工饿坏了拧不牢车轮。说实话,有这么对待员工的企业,开不开心是其次,至少车可能真的能开得远。不像某些厂,连上下班都要比谁更能996,最后造出来的,只能是心酸“吉祥号”。
很多人问,国产车到底如何才能跻身世界前列?其实靠的不是一夜冒头的运气,是一日日把安全、耐用这些看似无聊的侧漏都补好了。长城就是靠着技术自立,辛苦敲代码搞材料研究,一颗螺丝一条线都要自己搞定,你说国外汽车工业刚起步时,不也是靠着一帮技术宅啃馒头熬出来的。长城不外乎也走了这条老路,只不过这个世界已经不怎么流行工匠精神了,大家都想着怎样“割韭菜、套现”。
长城坚持做难事,把技术做到极致,是给我们大家涨了脸,也顺便堵住了某些外资汽车商的嘴——别人还在炫耀什么自动泊车,我们已经研究怎么让车会自己开进收费站再自动转账,不然你见过哪个品牌敢终身质保吗?敢在高原严寒做实验吗?敢开着刚下生产线的车去撞大冰块吗?这怕不是闹着玩,是真怕买家一脸无辜维权喊“厂家坑人”。但你要说长城造的每一辆车都能一辈子平安无事,那我也不敢保证毕竟老司机开啥都敢飙。
难得的是,把技术做精,员工养好,企业文化还能接上地气,让每个进来的工人没有身分焦虑。这种氛围,你说说看跟五星好评的IBS(员工幸福指数)有啥区别?造车也是养人,这就叫企业家的慈善模式:用人而不虐人,造车而不敷衍。在这个用生命敲键盘、用996烧香拜佛的时代,有人不信技术,就信风水,结果什么都造不出来,长城偏偏用实际行动打人脸。
最有意思的是,以前我们只能闭眼入进口车,现在一提“闭眼入长城”,真成了投资理财的金句。许多人还在黑厂商,说“谁叫你国产就不该这么贵”,殊不知便宜没好货,那贵的国产现在已经贵得有理有据,以前国产车是“能骑能开能修”,现在是“能躺能玩还能跑”。要和世界竞争,靠的不是便宜,是敢于露底裤,敢于把技术掏出来给你看。长城就是有点小自信,敢跟你比蓝牙、比马力、不怕拿命拼。
当然节奏也不是每天都激情澎湃,宣传机器一直转,媒体来回炒作,谁还记得被测试车“蹂躏”时的感受?这个时代会遗忘每一次技术升级,但你不能忘记中国车是怎么强起来的。35周年对于长城,像是老年人过寿,不是用来自夸,是用来提醒一点——自研的路不好走,也很冷清,但坚持往前走,就能发现世界其实并没那么遥远。
说句狠的:合资品牌的“OPPO Find N X”,你可能都没听过,但长城的35岁生日你肯定听说了。在这个虚构与现实混着卖的市场里,能把35年做到让全行业服气的企业,算是活出了人样。有人难得一句话就按下快门,有人难得一辈子就造好一辆车;长城的35周年,更像是一次不投机取巧的坚持。谁说未来不能让中国车主成为车圈的“人上人”?至少现在,国产车已经不是那个只能用来接孩子放假回家的小钢炮了。
到这里,我也无需继续捧长城,毕竟他们也没给我发红包。只是看着这技术这文化,有点感慨——35年能一直走正确的路,比你坚持健身、学习英语还难。而国产车的高度,不是广告宣传吹出来的,是每一次被“蹂躏”、被折腾后的痛点里生长出来的。你要说这是奇迹,其实不过是“天道酬勤”在中国汽车圈的最新注脚。
最后也只能冷幽默的说一句:等哪天长城终身质保的车真能开到我孙子那辈时,这世界也许已经不用车了。但只要他们还在造,至少我的调侃还能开下去,又何必买豪车呢?顶多以后BBA也变成“闭眼入吧”。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