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黄的会议室灯光下,散落着一叠叠最新销量数据——7.21万台,3万台左右月均交付,如同命案现场的血迹,数字鲜明,却未必能还原全部真相。电话那头的蔚来CEO李斌声音稳定,说着今年第四季度要月交付5万台,“挑战很大,但目标明确”。录音笔咔哒一声,埋下悬疑种子:如果我是蔚来的销售负责人,听到这句目标,是该拍拍胸脯表决心,还是买两箱咖啡准备加班到年底?
来还原下推理现场。不管是官方年报还是网友小宅分析,从今年第二季度蔚来交付了7.21万台车照推,月均交付量不过两万多台。第三季度交付指引给到8.7万到9.1万台,月均也就三万上下。这还只是指引,还没到目标地。现在突然提出月交付5万台,就像刑侦剧里受害者家属突然希望案子当周告破,不合常理里,夹杂急迫。究竟真相几何?
冷静一想,不难理解为什么要定这么高的目标。汽车行业没什么神秘逻辑:销量就是生死线。销量上来,研发、生产成本摊小饼一样摊到每台车里,毛利率肉眼可见地上涨。李斌三番五次强调“今年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其实跟命案里追查最大嫌疑人一样,只有把所有证据堆高,才能让“盈利”二字不虚。公司各品牌必须齐上阵:蔚来ES8、乐道L90、乐道L60、萤火虫,一台也不能掉队。
推理继续。这组数字摊开来,蔚来ES8每月需要交付1.5万,其他蔚来车型1万,乐道L90也是1.5万,乐道L60和萤火虫各5000台。这个方案很像法医试图用碎片化证据拼出完整案情,理论上没破绽,现实却未必买账。以目前情况看,蔚来ES8要每月稳定1.5万台,难度比抓住深藏不露的真凶还大。别忘了,蔚来刚把月交付3万台拉起来,底裤还没捂热,就要挑战5万台。
有网友质疑,蔚来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小鹏都稳在3万台达10个月,目标也只到4万。蔚来刚刚摸到三万,马上提五万,像刑警刚摸到案情边缘,领导就要求下周结案。再说,40万级别的新ES8定价虽低于上代,但在消费市场要稳定住高交付量,又何其难。别的不说,光这台车就逼近“跳高世界纪录”,能跳一次,不等于每次都跳得过。
这里插播一则自嘲。做法医时,经常要把犯罪现场的所有证据一遍遍比对,找到所有不合理和微妙可能。当企业定目标,也是一种证据比对游戏。老板壮志凌云,底层苦哈哈加油干,最终很多 KPI都成了“失业预告”。当然拉高销量有逻辑,但目标和实际过大的距离,在企业里经常也能制造新一轮“命案”。如果真做不到,数十个岗位可能要上岗下岗,换一波“新鲜血液”。黑色幽默里,成长通常意味着伤害。
但别急着下结论。蔚来的“换电站”确实是杀手锏,也是颗苦果。前期巨额投入,后期慢慢回本,这个账法类似案发现场看似无解的DNA,最后却往往是破案的关键。有网友说,蔚来的亏损都砸在换电站上了,但要是没有这些基础投入,“蔚来也不会有现在的销量”。利弊两端,像法医分析毒物一样,只有耐心等时间推移才看得清药效是治病还是添毒。
再谈点现实冷峻。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年末是“冲销量大作战”,各家都在磨刀霍霍。蔚小理三家,不论谁“起飞”,总有倒霉蛋那几个月趴窝。理想今年“蔫了”,小鹏“得意”,蔚来也像案子里始终在边缘徘徊的配角,一时光鲜,一时沉寂。每逢年度冲刺,那味道和警队里临时加班别无二致,都是压力如山,神经绷到极限。说不定这个行业本质,就是不见血就难受。
可换个角度想,蔚来定出5万台目标,也不完全是拍脑袋。它代表了对资本、股民和市场团队的心理战。你不说要盈利、要增长、要质变,投资人看你眼神基本就凉了。就算最后只交付了4万多,市场反而会说“拼搏有诚意”,算企业公关的小聪明。而做法医久了最大的教训是,死人不怕鬼,活人最会算计。企业每年定目标,也是一场场“自我算计”,目标定低了没人夸,定高了其实也只是吸引点质疑流量。
最后的悬念来了。如果蔚来第四季度真能做到月交付5万台,利润理应“起飞”,然而代价会是什么?生产线极速扩张,品质会不会紊乱?服务能撑住这一波高血压式增长吗?再如果目标未达,会不会带来新一波更大的放血与调整?如同刑侦结案时最后那句问话:“你做好面对所有后果的准备了吗?”
做汽车公司和做法医,本质都在找见证人。每个关键细节,都在考验团队的耐心和韧性。蔚来的目标到底靠谱不靠谱?会不会成又一个年度悬案?这个问题还轮不到现在就裁判。毕竟,年底工程师还没喝到下批咖啡,老板也还没改写下一个PPT。案情未明,就不急着破案。你觉得,企业年末冲业绩,自信和冒进之间,差的是一纸证据、还是一腔孤勇?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