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到买车,大家的话题似乎总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到底是买传统的燃油车,还是直接一步到位上新能源车?
市场上各种新品牌、新技术层出不穷,好像谁不聊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就跟不上时代了。
在这样一股新能源浪潮的席卷下,像上汽大众这样的老牌合资车企,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显得有些“慢半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我们仔细观察上汽大众最近的动作,会发现他们其实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盘棋的名字,叫做“油电同进”。
他们并没有因为新能源的火热而放弃自己最擅长的燃油车领域,反而是双管齐下,一边把燃油车做得越来越“聪明”,一边也在为新能源的全面爆发积蓄力量。
咱们先从一款很多人都熟悉的车型说起——凌渡。
这款车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市场奇迹。
在汽车圈里,轿跑车型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小众的,受众群体相对固定。
可上汽大众硬是用了十年时间,把凌渡这款车卖出了一百万辆,这在同类车型里是相当罕见的。
这背后其实是上汽大众对市场变化的一种精准洞察。
他们发现,尽管新能源车势头很猛,但国内仍然有接近一半的消费者在购车时会优先考虑燃油车。
而这部分消费者,他们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们不再满足于一辆车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是对车辆的外观设计、驾驶感受、动力操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买车不光是为了用,更是为了“悦己”,为了享受驾驶带来的乐趣。
看懂了这一点,上汽大众在全新凌渡L上的操作就显得非常清晰了。
首先是在价格上给足了诚意,起售价直接降到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区间,特别是那个性能版的GTS车型,不到14万就能入手,这让很多对性能车有向往但预算有限的年轻人,看到了触及梦想的可能。
其次,凌渡L在设计上牢牢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无论是无框车门还是流畅的溜背造型,都让它在街上拥有很高的回头率。
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是,凌渡的女性车主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这足以证明它的高颜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当然,光有好看的皮囊还不够,内在的科技感也得跟上。
车内的悬浮式中控大屏、升级后的芯片带来的流畅互联体验,以及像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这些以往我们总觉得是新能源车专属的“黑科技”,现在在凌渡L上都成了标配。
这就让它变成了一台既有传统燃油车驾驶乐趣,又有新能源车智能体验的“全能选手”。
如果说凌渡是在单一车型上的成功尝试,那么上汽大众推出的“Pro”家族系列,则是一次系统性的战略升级。
从去年发布的途观L Pro开始,上汽大众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位——“最聪明的油车”。
这个定位非常巧妙,因为它直接瞄准了传统燃油车最大的一个短板,那就是智能化体验的缺失。
在和传统豪华品牌竞争时,大众的品牌力可能稍逊一筹;在和国内新势力品牌比拼时,它的智能化程度又似乎总差那么点意思。
而“Pro”家族的出现,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实现“油电同智”,让开油车的人也能享受到和电车一样先进、便捷的智能科技。
这个“Pro”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我们看几个例子。
比如新款的帕萨特Pro,它做了一件“降维打击”的事情,把很多更高级别的C级豪华轿车上才有的配置给搬了过来,像是后排座椅角度可调、全新的高级内饰材料,甚至还有环绕式的头枕音响,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整车的乘坐品质和高级感。
再比如途昂Pro,它在核心的动力系统上做了重大升级,用上了配备保时捷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的最新一代发动机,技术上甚至比市面上一些在售的保时捷和奥迪车型还要新。
所以,“Pro”不仅仅是简单地加个屏幕、换个车机系统,而是从设计、配置、动力到智能化体验的一次全面提升。
这种策略的核心逻辑是,在消费者熟悉的定价区间内,提供远超他们预期的产品价值。
接下来,就连销量巨大的国民家轿朗逸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Pro版本,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固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上汽大众在燃油车领域下这么大功夫,并不是要一条道走到黑,恰恰相反,这是在为未来的全面转型做准备。
根据他们的规划,明年将是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的“爆发期”,预计会一口气推出包括增程、混动、纯电在内的多款新车型,覆盖各个主流细分市场。
而能够支撑起这样宏大计划的,是上汽大众内部研发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
过去,我们对合资品牌的印象,总觉得是外方提供技术和平台,中方负责生产和销售,话语权相对较弱。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据其内部人士透露,以前产品研发可能是德方占八成,中方占两成,而现在双方已经基本达到了“五五开”的对等合作。
这个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意味着上汽大众真正拥有了定义产品的能力,能够从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进行完全的“正向开发”。
不再是德国人设计好了车,再拿到中国来卖,而是从项目立项之初,就由中方团队深入调研中国市场,了解中国用户的驾驶习惯、审美偏好以及对智能化的具体要求。
这样开发出来的新能源产品,在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和辅助驾驶等方面的表现,自然会更贴合中国本土的使用场景,也更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期待。
可以说,这是将大众集团百年积累的造车工艺和深厚底蕴,与中国在智能化、数字化领域的领先优势进行了一次完美的结合。
这不仅是上汽大众自身的进化,也让我们对未来新能源市场的格局,增添了更多的期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