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需要加价售卖的奔驰车,如今正以五折的价格清仓,却依然难挡展厅门可罗雀的冷清。
梅赛德斯-奔驰,最新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如一枚深水炸弹震惊汽车业。331.53亿欧元的营收,净利润仅9.57亿欧元,同比暴跌68.7%,创下近四年以来,单季度最差纪录。
销量失血:全球交付量下滑9%至54.71万辆,作为最大单一市场的中国,二季度销量暴跌19%至14.04万辆,上半年累计下滑14%,成为拖垮业绩的重灾区。
百年豪车的降速时间:
奔驰利润滑坡已非短期可调整。2025年上半年,集团税后净利润同比腰斩(-55.8%)至26.8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从10.1%骤降至3.2%。
曾经的高溢价豪华车,如今深陷量价双杀的局面:
主力车型打折求生:EQB 260指导价35.2万元,成交价跌破20万元;C级等车型出现五折抛售的情况;
经销商批量退网:北京鹏龙瑞星、绍兴之星等多家4S店于6-7月集中终止授权,部分区域仅剩单店服务;
裁员缩减成本:销售与金融部门员工遭批量优化,全球降本计划50亿欧元。
利润下降的导火索有两个原因:美国关税政策导致3.62亿欧元损失;中国市场的溃败则暴露转型困境。
电动化转型,傲慢的代价: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时,奔驰的电动化布局却步履蹒跚。EQ系列电动车月销,长期徘徊三位数,被网友戏称为杂牌电车!甚至流传买奔驰电车会被笑死的调侃。
技术代差正在拉大:
平台滞后:基于油改电的EQ系列宣告失败,原生MMA平台首款车CLA EV尚未量产,而中国品牌已迭代至第三代电动平台;
销量溃退:上半年奔驰纯电车型全球销量下滑14%至8.73万辆,同期宝马纯电增长15.7%、奥迪增长32.3%;
召回打击:电机大规模故障召回事件,重创了品牌形象.
奔驰CEO康林松的油电双线战略,被业界视为对全面电动化的妥协。到2027年推出40款新车的计划,在比亚迪半年上市6款新车的节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中国电车,重构了豪华车的定义权:
奔驰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时,本土品牌正以技术革命重塑竞争的规则。2025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飙升至65.2%,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销量暴增210%。
新老势力交替,已然开始上演:
比亚迪214.6万辆的半年销量,超过奔驰全球销量两倍,海外激增132% ;
问界M9上市即登顶50万级SUV销冠,理想L9月销稳超5000辆,与宝马X5平分秋色;
百万豪车市场:仰望U8年销7254辆,尊界S800对标迈巴赫,50天订单破8000。
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正在改写。盖世汽车调研显示,新一代用户将智能体验和品牌服务视为核心价值,远超对机械性能的关注。
比亚迪海鸥成为全球最快突破百万销量的纯电车型!
自救,断腕能否重生?
面对危局,奔驰的转型手术刀已挥向筋骨:
研发权下放至中国:全新纯电CLA由中方团队主导智能化开发,本土化进程加速;
供应链重组:联合宁德时代等企业攻坚电池成本,目标削减20%固定成本;
产品线收缩:砍掉低效车型,聚焦高端豪华与高利润产品线。
这些举措在资本市场引发分歧。奔驰股价财报发布后震荡下挫,市值蒸发200亿人民币,全年利润率预期降至4%-6%的历史低点。
慕尼黑街头,全新CLA EV的广告刚刚挂上灯箱;而在深圳比亚迪总部,工程师们正在测试续航突破1000公里的第二代刀片电池。这场较量的天平,正因技术迭代速度的差异而倾斜。
当中国消费者用“冰箱彩电沙发”重新定义豪华,当零重力座椅和后风窗气囊成为新宠,那个靠三叉星徽标就能溢价的时代,正随燃油车的尾气一同飘散。
保时捷经销商缩减30%,宝马中国网点计划从650家压减至550家。这场席卷德系豪车潮背后,精兵简政的求生法则正在替代黄金时代的扩张逻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