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界汽车真的是要向零跑汽车学。说实话,我在行业里混了快十年,见过不少车企试图靠各种花里胡哨的技术或营销来占领20万以下市场。华为鸿蒙这个事啊,我其实一直持观望态度。这个价位段的用户,最看重的还是钱花得值不值。
我记得一朋友(销售,小崔)跟我说过一句话:咱们这几千块的配置差异,客户感觉天差地别。电子烟、空调、座椅调节,在哪个系列上还真有人专挑最低配。说白了,优惠和优惠券的影响比什么鸿蒙系统还大。
零跑这次显得挺巧的——他们抓住了这个点。靠着性价比、好用的续航(我去年测试过一台,续航确实不错,估算百公里能跑个350公里左右,没细想过这个数字,但大致能用到饱),还能有点科技感,价格还压得低。比亚迪这次算是虎口夺食,其实也离不开价格战。其实我挺佩服的,因为这块市场的忠诚度低得惊人。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个价位大概有个护城河——低价、实用,用户一旦用到觉得还行,以后就很难换了。问题是还行的定义在这个价位变化挺快的。同样10万多块的合资车,操控差距不大,但各自的品牌调性就差很多,有人看中品牌,有人只看价格。
我猜,尚界这次强调华为鸿蒙,可能有两层意思:一是借科技感刷存在感,二是希望用系统把用户留住。但我觉得,这招的实际效果,也许难以长久。你说,真正让用户继续粘在一个车品牌上,还是价格+使用体验的重要性大于啥系统吧?这点我很确定。讲真,我那个买个车三年就看换车的朋友,最在意的还是油耗、空间和售后,不会因为系统多花一分钱。
顺带一提,我还试过几款20万左右的车。比亚迪的唐系列,续航、空间都能碾压大部分同价位新车。而长城的欧拉、极氪也都在价位里抢了不少市场。你会发现,同一价格的车,从配置满不满意到用着顺不顺手,差别其实挺大。零跑的优势,就是瞄准了既实用又便宜的那个点。
很多合资品牌在这个价位段,为了减少成本,配置就挺拼命。我认识的二手车老司机(老李)跟我说过:你想想,一台10万块的车,能配全自动空调就不错了,别说豪华了。所以,用户的接受度其实很广泛:只要用着不烦,价格合理,外观也不丑,就买了。
不过我以为,未来这个市场的分水岭也在变。你说,华为鸿蒙系统可以帮到多大程度?我觉得未必。技术创新的门槛虽然低了一点,但硬核的研发投入、供应链的稳定性、把控成本都比拼得更厉害。没人会为了点技术,而放弃体验和价格的基本盘。
这让我想到,我刚才翻了下自己的相册,有一张零跑T03的内饰照。那车特别紧凑,坐进去感觉像挤一挤就满了。空间利用得不错,但车内材料质感,真的没法跟比亚迪比。比亚迪在这方面做得较成熟—用料扎实,还能看出厂家的用心。零跑还在追求极致的价格,可能会牺牲一些细节体验。
再说一下渠道问题。我们行业里都知道,渠道的把控和售后服务,才是留住用户的关键。这次华为鸿蒙可能让用户觉得更高端一些,但真心做好售后、建立口碑,更重要。毕竟,用户对价格敏感,但对后续体验更敏感。
我还想问问你(哎,你也算同行了),你怎么看这个科技加持能不能持续?是不是还是得靠好用的车+价格捆绑,才能稳得住市场?我挺怀疑的,因为我看到过不少技术炫耀的车,最后都变成摆设,不过是品牌的噱头。
总的来说吧,这个市场很现实。而且,它其实很残酷。要赢得用户忠诚,就得同时抓好价格、体验和渠道经营。那华为鸿蒙的加持能不能成为长久的护城河?我猜,可能只能维持一时。一旦用户发现,用得还行就行,不用追逐所谓的高端系统。这次的学零跑,倒不如说,更像是在玩那场价格战里的冷兵器。
你觉得,会不会有车企最后发现,真正打动用户的,还是那几块实用的配置和性价比?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