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没觉得多热,倒是城边的4S店仿佛一下晴雨表。周六去给朋友“参谋”辆油车,停车场溜达一圈,进门就看到一张A4纸糙糙地糊窗上,红字印着:优惠13万,不问原因,立减。销售小伙子那会儿正消态地和旁边售后师傅打牌,抬头说一句:“店里车想咋砍咋砍价,再拖都搁不开。”
谁能想到三四个月前还半天一个预约号的奔驰GLA,现在挂牌十二三万,贴着原价就是对半切下来。捷豹XEL也照着五折来,沃尔沃XC60号称限时,15万刀直接下去,剩下价格搁两年前说出来还当你胡说。有家路虎极光,朋友圈直接自嘲:“试都不用试,牌挂上直接开单。”
其实,不光这些标榜半边天的豪车,之前“神车”Honda雅阁、CR-V、本田皓影也都跌了六七万,凯迪拉克XT5干脆十三万大跳水。别克、大众、现代,韩系那帮更是跟着跌到底,小区车友群传:别克君威挂着16万标价,喊一嗓子就能砍到十一万八。我那车友“老马”笑说,除了奔驰S,还真没啥傲气车型了。
插个细节,经销商都叫苦,每天接待不过去年一半。停车场都快馆满,常年开卡车的赵师傅说:“停一晚上停车费变三十,库存压得心慌,啥生意嘛。”以前卖油车神气的销售,捆绑保险、强卖精品,啥花活儿没整过——这阵子能没人求你提前签单就谢天谢地。
不过趁着这波跳水淘便宜货,也不是啥都能随手捡。进店记得问口风,有的销售嘴紧,直到你硬问才给你看那份“内部报价单”。去年“团长”老李月底负责带购,一次团购价能硬砍三万,制胜秘诀就是月底临界、季度末或者年关,库存压力逼得他们割肉求生。
我见惯一个误区,好多人只管看裸车价,忽略了被人兜售贷款、保险搭售、甚至啥子车载香薰、脚垫钱包统统来一套。大一点的4S连网销妹子都私信问你要不要“躲避保险捆绑”,群友咬牙,买车和“闯机关”似的。
还有‘减配’这码事不能掉以轻心。比如,有厂商悄悄把4缸机器换成3缸隔墙有耳,线束也有可能偷偷打个成本折。有人抱怨说,后门玻璃厚度都减薄了,隔音棉直接省略不装。上回我问售后张师傅,他那句口头禅:“现在买便宜得问清楚,有些能看的都给剃掉了。”
这些降价可绝不是啥甜头营销,是新能源大潮死逼出来的一口气儿。群里令狐推断说,满大街问新车,十个人里六个张口就问能不能上绿牌,油车热度锐减——逼得厂商只有降价自救。去年还见过一辆凯美瑞二手七成新,开价都敢跟新车叫板,今年新车直降,原价买的只能干看。
其实还有个冷门配置,像某些老款豪车还有空气悬架,最近新批次直接给砍没了——问得仔细点,销售皱皱眉头,低声说“省成本嘛,只有顶配有”。有人盲入7座SUV,以为价格美到家,根本没注意到后排连出风口都取消了。后备厢电动开闭,豪华品牌以为标配,拿到手一看变成“手摇旗”。
路况这两年僵了。新能源车不用限号,油车反而被落下,朋友阿强说年初交了油车尾款,提车前夕,政策一改,这车差点送不出去。甚至有的二手车商开始拒收某些“库存连连”的合资油车,理由很明白——没人愿意接盘。
可价格再跌,真没人敢打包票说油车彻底要退场。某些山区、偏远城镇,充电设施连个影子都没有,电车压根不考虑。常年爱护老款普拉多的大冯说:“我这破路,纯油车能修,不用8小时找配件,安心。”
去年底,群里阿健买了辆白菜价帕萨特,加油站碰到他他笑:“少花钱买新车,亏省心,多花钱买电车就怕贬。”后来这车过年带娃自驾新疆,一百几十小时,临走前还特意做了全车隔音,他说这波值了。倒是老板隔壁二手车行,挂出去的老凯美瑞如今三万都没人问。
至于今年底是不是还有新低,不好说。车市这玩意,说不准。也许到冬天油车还能再便宜一茬。师傅们喝着大碗茶聊:“过时不候哎。”
见证这批油车无声跳水,满城“白菜价”,有点像当年诺基亚街角甩卖,有人说油车快彻底退场,可村东头王婶照样顶着老杰德去赶集。一边是新能源席卷,一边是旧势力咬牙接力,拼的还是各自一口命脉罢了。
以上点滴,听来的、碰见的、瞧见的乱想,时局难测,下回娟子要我陪去挑车,估计还得多打听几句——毕竟,省下的钱可能就是晚上吃火锅的主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