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召开研讨会探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助力低碳维修减碳核算

咱们平时开车,难免会遇到些磕磕碰碰,车灯刮了,保险杠裂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去修理厂或者4S店一问,换个新零件,那价格常常让人心里一紧。

很多人可能都会想,这坏掉的零件看着也没那么严重,直接扔了换新的,是不是太浪费了?

青海西宁召开研讨会探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助力低碳维修减碳核算-有驾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把车修好,质量有保障,又能省点钱,还对环境好一点呢?

这个问题,不光咱们普通车主在琢磨,国家层面的专家们也一直在想办法。

就在前不久的7月31号,在风景秀丽的青海西宁,就有一场非常重要的会议,专门来解答咱们心里的这个疑问。

这场会议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这个行业里的权威机构牵头,还联合了像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这样的大公司,把全国汽车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都聚到了一起。

会议的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叫《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与低碳维修减碳核算》项目研讨会。

咱们把它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怎么用一种更高级的方式,把旧的汽车零件修复得跟新的一样好,这叫“再制造”;第二,这种省钱又环保的修车方式,到底能为咱们国家减少多少碳排放,这笔“环保账”得有个统一、科学的算法。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糊涂了,“再制造”不就是修旧利废吗?

跟路边摊修个零件,或者从报废车上拆个“拆车件”下来用,有啥不一样?

这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一辆车的发动机出了故障。

普通的维修,可能就是哪儿坏了换哪个小零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修完能用,但整体性能和寿命可能不如以前了。

青海西宁召开研讨会探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助力低碳维修减碳核算-有驾

而“拆车件”呢,质量更是全凭运气,你不知道它之前经历了什么,有没有暗病,安全性没法保证。

但“再制造”完全是另一回事,它是一套非常严格的工业化流程。

一个旧的发动机被回收后,会先被彻底拆解成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零件。

然后,工厂会用各种专业设备,像给零件做“体检”一样,对每一个螺丝、每一个齿轮进行清洗、检测、探伤。

那些完好无损的,就留着备用;那些有磨损但还能修复的,就会用上激光熔覆、等离子喷涂这样的高科技技术,把它修复到和出厂时一模一样的尺寸和精度,甚至性能更好。

最后,再把所有合格的零件,按照新发动机的组装标准和流程,重新组装起来,并且还要经过和新发动机一样严格的性能测试。

经过这么一套“脱胎换骨”的流程,一个“再制造发动机”就诞生了。

它的质量性能可以和原厂新品媲美,价格却可能只有新品的一半左右,而且同样提供正规的质量保证。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对我们车主来说,最直接的就是省钱,用更少的花费,获得了和新品一样的服务。

而对于整个社会和环境来说,意义就更大了。

青海西宁召开研讨会探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助力低碳维修减碳核算-有驾

你想想,制造一个全新的发动机,从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到精密加工,整个过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而再制造,是在原有零件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升级,根据测算,与制造一个全新的零件相比,再制造可以节省大约60%的能源,节省70%的原材料,同时能减少超过80%的污染物排放。

在我们国家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亿辆的今天,如果大量的废旧零件都能通过再制造获得新生,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能为国家的“双碳”目标做出多大的贡献啊。

可问题又来了,既然再制造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平时修车的时候,很少有修理厂会主动向我们推荐呢?

根源就在于“标准”和“信任”的缺失。

一方面,很多车主心里打鼓,这“再制造件”听着好,但到底靠不靠谱?

质量有没有保证?

万一装上没多久又坏了,岂不是更麻烦?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和修理厂也有顾虑。

一个零件,你说它是高标准的“再制造件”,谁来证明?

你说它环保,到底减少了多少碳排放?

青海西宁召开研讨会探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助力低碳维修减碳核算-有驾

这个数字怎么算出来的?

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说法,大家心里都没底,这个市场就很难健康发展起来。

这次在西宁召开的研讨会,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与会的专家们,就是要共同打造一把全国通用的“尺子”,来精确地衡量再制造件的质量和它的环保贡献。

在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和实践经验。

比如,有保险行业的专家就提出,可以设计一种“低碳车险”,如果车主同意在维修时使用经过认证的再制造零件,那么他的保费就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

这样一来,车主省了钱,保险公司降低了理赔成本,还顺带支持了环保,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还有来自制造企业的代表,生动地讲述了他们是如何把一个撞得坑坑洼洼的旧保险杠,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重新变成一个光亮如新、质量达标的产品的,这背后凝聚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当然,会议讨论最核心的,还是如何建立那个“减碳核算”的标准。

这听起来很复杂,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开发出一套科学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算出,我们每使用一个再制造的起动机、一个再制造的空调压缩机,到底比使用一个全新的零件,为地球减少了多少碳排放。

这个数字一旦被权威地确定下来,它的作用就太大了。

它可以成为国家奖励环保企业的依据,可以帮助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获益,更能让我们每个选择绿色维修的车主,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为保护环境出了一份力,这种参与感和自豪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这次会议之后,专家和代表们还实地去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参观,确保他们制定的标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能够落地、能够指导实践的。

这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正在从一个模糊的概念,走向一个有标准、有数据、有支撑的全新阶段。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