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清华大学《汽车动力系统原理》教材封面首次出现中国自主混动技术——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2025年,比亚迪再度被选中——第五代DM技术登上新版《汽车构造—动力系统》封面。
四年两登封面:学术认可的最高荣誉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的专业必修课教材,历来是国内汽车工程领域的核心教学资料,其内容筛选标准极为严苛,仅收录具备行业开创性、技术领先性与高度代表性的成果。2021年,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被编入《汽车动力系统原理》教材并登上封面。当时,这项技术凭借“以电为主”的混动架构革新,取消传统轮系,创造了全新的插混技术方式。2025年,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次跻身《汽车构造—动力系统》封面。教材编委会老师们经过讨论,最终选取了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架构作为封面,只因它既能清楚地看出汽车构造,又能体现技术创新。
技术迭代:从“以电为主”到AI赋能的进化之路
比亚迪DM技术的创新之路始于2008年。当时,全球第一辆插电混动汽车——比亚迪F3DM量产下线,搭载的DM双模技术开创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路线。
2021年推出的第四代DM技术以革命性架构打破传统混动技术边界:通过取消发动机轮系、强化电驱主导的设计,实现了能效与性能的双重飞跃。其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3.04%,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3.8L,综合续航里程高达1200公里。2024年5月,比亚迪推出第五代DM技术,创下三项全球之最: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这项突破主要得益于动力系统设计、能量回收、智能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和创新。更令人惊叹的是,2025年8月,比亚迪宣布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NEDC工况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再降10%,刷新至2.6L。
从实验室到市场:技术驱动的销量佳绩
技术突破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随DM技术迭代持续攀升。2021年第四代DM技术发布后,其插混车型迅速占据全球市场高地。搭载第五代技术的秦L DM-i,2024年以28.4万辆销量斩获中级轿车年度冠军,仅用7个完整交付月就重塑市场格局。这种“技术突破—教材收录—市场热销”的正向循环,印证了自主创新的产业价值。
截至目前,比亚迪插混车型累销超360万,中国每卖出2辆插混,就有1辆是比亚迪。全球每卖出4辆插混,就有3辆是中国品牌,比亚迪引领中国插混成为全球汽车技术的主流路线。
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从跟跑到领跑
比亚迪DM技术四年两登清华大学教科书封面,对中国汽车工业具有深远意义。此前国内汽车教材长期以丰田THS等国外技术为标杆。比亚迪DM技术的两次登封,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二十年迭代中,DM技术从初代P1+P3架构发展到涵盖DM-i、DM-p、DMO的全矩阵,累计装机量突破30万辆。
2015年,比亚迪DM技术获中国专利金奖,构建起自主技术体系。清华大学的两次选择,不仅是对单一技术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汽车工业创新路径的学术背书。这种认可通过教育端为新一代汽车人才植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技术基因,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奠定了人才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