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了,电车最大的谎言不是续航,而是你换不起的轮胎

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魔幻的事情,电车这个物种,好像在进行一种奇怪的军备竞赛。

不是比续航,不是比智能,是比谁的脚更大。

讲真,这事儿就很离谱。

以前一台A级家轿,穿个16寸的鞋都算高配了,看着挺协调。现在你再去看那些新势力电车,好家伙,18寸起步,20寸遍地走,一个个跟穿了它爹的特大号作战靴一样,车身不大,轮子贼大。

我悟了,电车最大的谎言不是续航,而是你换不起的轮胎-有驾

这事儿就很荒诞,你知道吧?车企们不装了,摊牌了,为了所谓的续航,他们必须往车里塞电池,疯狂地塞,塞成一个三百公斤起步的铁疙瘩,重的能有半吨。这个铁疙瘩往车上一装,整车重量直接起飞,跟个刚吃完自助餐的中年男人一样,吨位上去了,虚胖。

那咋办呢?你还用以前那种小脚,分分钟给你压趴下,轮胎侧壁直接给你上演个“亚洲蹲”,不出一个月就得报废。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把轮胎做成压缩毛巾,遇水就变大那种,用更大的接地面积,去分摊这该死的重量。

本质上,这不是什么审美升级,这是一种妥协,一种被电池重量绑架后的无奈之举。车企们就像在玩一个BUG百出的游戏,发现角色负重超了走不动道,不想着怎么扔掉背包里的垃圾,而是疯狂给角色氪金买一双“神力之靴”,强行撑着。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然后是胎压,更骚了。

我记得我以前开油车,胎压打到2.5bar都觉得硬邦邦了。现在电车呢?说明书上直接给你标2.7bar,甚至3.0bar,有些极端点的恨不得给你打到3.2bar。

为啥?

两个原因,一个是为了你好,一个是为了车企自己好。

为了你好那部分,是因为电车这玩意儿是个暴脾气。它不像油车,得先吼两嗓子(拉高转速)再给你劲儿。电车是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电门踩下去的瞬间,最大扭矩直接糊你脸上,什么600牛米、700牛米,堪比超跑。你用普通胎压,一脚下去,轮胎原地打滑,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轮胎当场就给你磨秃了,整个起步姿态机你太美。

所以车企必须把胎压打高,打得硬邦邦的,跟石头一样,增加轮胎刚性。本质上,这不是为了让你开得爽,是为了按住你那颗想在红绿灯前“一把子整活”的心,保护轮胎也保护你。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深有体会。每次去补胎,师傅看到那个胎压数字都一脸凝重,好像在拆一颗定时炸弹。

而为了车企自己好那部分,就更真实了,也更犬儒了。

高胎压,能降低滚动阻力。滚阻低了,续航就能上去。这是物理学,不讲道理。胎压每提高0.1bar,续航给你多变出5公里,这都是白送的。

所以你看,车企为了让工信部那个续航数据好看一点,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把胎压往死里打,就是一种成本最低、效果最显著的“官方作弊”。这就像考试前,老师不给你划重点,而是发给你一瓶风油精,说困了就往太阳穴上抹,抹了就能多考五分。讲真,这有点不讲武德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偷电的贼,可能有点损,但是,诶,就是这个味儿。

最后,就是价格。为啥电车轮胎那么贵?

同尺寸的,电车专用胎比普通胎贵个30%,甚至50%,这不是智商税,这是实打实的“惩罚税”。惩罚你选择了电车这种“又重又猛”的出行方式。

首先是材料,电车胎的配方跟油车胎完全是两个次元的东西。它得耐磨,因为车太重了;它得抓地力强,因为扭矩太大了;它还得安静,因为没有发动机噪音,胎噪就成了最烦人的声音。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会唱rap,这谁受得了啊!所以只能往橡胶里猛加各种黑科技材料,成本蹭蹭往上涨。

我悟了,电车最大的谎言不是续航,而是你换不起的轮胎-有驾

其次是结构,为了撑住那个死沉的车身,电车胎的胎壁,也就是侧面,做得跟金钟罩铁布衫一样,贼厚贼硬。里面又是钢丝又是帘布层,堆料堆到姥姥家。这导致电车胎换起来也特别费劲,一般的汽修店小哥,看到这玩意儿都头大,生怕把轮毂给你干花了。

最要命的是,它还磨损得特别快。我一个朋友的Model 3,原厂轮胎两万多公里就磨到安全线了,正常家用车至少能跑五六万公里。这不纯纯的工业耗材吗!心态崩了呀朋友们。

所以你看,电车轮胎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当下电车发展路线的一个缩影。

所有车企都陷入了一场“掀桌子式竞争”的黑暗森林里,唯一的信条就是“续航为王”。为了续航,可以把车增重到离谱;为了撑住重量,必须用更大更贵的轮胎;为了弥补一点点续了又没完全续的航,还要把胎压打到反人类。

我悟了,电车最大的谎言不是续航,而是你换不起的轮胎-有驾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电车轮胎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啥?不是材料学,不是空气动力学,我觉得是玄学。是让所有车主都变成佛系驾驶员,心如止水,电门踩得比乌龟爬还慢。但这可能吗?不可能。因为买电车的人,很大一部分就是图它那个“一脚升天”的快感。

所以最终,这事儿无解。大家就这么凑合过吧,该换换,别心疼那三五千,毕竟,跟动辄十几万的电池比起来,轮胎,那都是小钱。

是不是很现实,很残酷,也很黑色幽默?

是是是,就是这个感觉。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