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颠覆常识的碰撞测试,正在汽车圈掀起巨浪。
7月29日,理想i8发布会上播放的画面中,一辆8吨重卡被纯电SUV撞得车轮离地、驾驶室倾倒,全网惊呼“卡车竟输给了家用车”。
短短48小时内,卡车品牌东风柳汽强势反击,直指理想“严重侵权”,一场关于安全真相与商业伦理的激辩彻底爆发。
视频最初发布时,卡车方向盘上的“乘龙”标识清晰可见。
甚至有网友怂恿:“买台i8再撞一次直播! ”。
面对汹涌质疑,乘龙官方账号7月30日仅冷峻回复:“正在处理”“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
东风柳汽的正式声明在7月31日晚间投下炸弹。
声明强调:理想未经授权使用乘龙卡车形象,已构成“严重侵权”,且测试场景“严重偏离实际”。
核心指控直指理想未公开的关键细节:测试卡车是否改装? 卡扣是否固定?
61km/h刮底测试叠加100km/h对撞的超高速度,是否刻意制造非常规结果? 。
更犀利的质疑来自卡车工程逻辑。
真实道路上,重卡通常满载货物,车头重量远低于货箱,碰撞时易因“头尾失衡”导致驾驶室位移。
而测试中卡车空载,质心不稳,加剧了驾驶室倾斜。
卡车经销商指出:视频中驾驶室异常分离,极可能因锁止装置未固定——这相当于人为制造弱点。
理想汽车同日紧急回应,称测试“全权委托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旨在模拟真实会车场景。
技术细节上,理想宣称i8承受了两次撞击:
首次对撞产生100吨冲击力,侧撞再承受80吨冲击力,A柱至C柱均无变形,电池未起火。
为自证清白,理想产品负责人公开喊话:“相信权威机构? 来复测直播! ”。
争议漩涡中的中国汽研,其证券部向投资者透露:测试“符合规定”,卡车为“全新车”。
但关键问题避而不答:具体遵循哪项标准? 卡车来源是否真随机?
工作人员坦言:这“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仅用于“车辆开发验证”。
同济大学汽车安全专家朱西产一语道破:“测试机构应该隐去卡车品牌——没想到误伤卡车。 ”。
东风柳汽的反击不仅限于法律层面。
作为71年历史的央国企,其声明中强调乘龙卡车采用“真实场景防护”技术:
行业首创的龙骨框架驾驶室、四层吸能结构专利,以及主动安全双保险——AEBS自动刹车系统与驾驶室后移技术。
后者尤其关键:卡车安全设计本就不追求“硬扛”,而是通过溃缩吸能保护驾驶员,这与乘用车理念存在本质差异。
舆情发酵后,理想悄然行动:后续发布的视频中,卡车标识被打上厚码。
但网友截图早已传遍全网,乘龙卡车安全性质疑持续蔓延。
东风柳汽在声明末尾向行业发出倡议书,矛头直指理想:“安全为本”应重于实验室噱头,“诚信竞争”不可贬损同业,“理性传播”勿被流量绑架。
这场碰撞争议的核心,早已超越技术本身。
当一家新能源车企用100km/h对撞空载卡车的“超级实验”博取喝彩时,
另一家老牌制造商正为捍卫“71年安全口碑”发起法律冲锋。
第三方机构模糊的“合规”表态,与网友“直播复测”的呼声交织,
真相仍在迷雾中等待下一个关键证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