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

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有驾

7月22日,一则重磅消息在中国汽车行业炸开——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同时按下该合资公司发动机业务的暂停键。至此,这家在华深耕四十余载的日系车企,彻底退出了中国汽车生产的舞台,一个时代就此画上句号。

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有驾



四十年风雨:从辉煌到落幕

回溯三菱汽车在华的四十年,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诗。上世纪80年代,三菱汽车借着发动机技术合作的东风,叩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1997年,三菱汽车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合资成立沈阳航天三菱,1998年便开始量产发动机,产品不仅供给三菱整车,还广泛向中国本土车企供应,一度在国产车型发动机市场占据三成份额。

2012年,广汽集团、三菱汽车和三菱商事合资成立广汽三菱,整合进口车业务,形成帕杰罗、欧蓝德等SUV矩阵,2018年销量达14.4万辆,迎来在华发展的高光时刻。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和中国品牌崛起,广汽三菱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2022年产能利用率仅3.33%。2023年10月,三菱汽车宣布完全退出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广汽三菱重组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长沙工厂被广汽埃安以1元象征价接盘。如今,发动机业务的退出,彻底清零了三菱汽车在华的生产版图。

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有驾

退出背后:多重因素交织

三菱汽车的退出,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电动化转型,新能源车市场迭代如闪电。而三菱汽车在电动化领域布局迟缓,迟迟未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新车型,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电动化的高要求。

在竞争层面,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势头迅猛。长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发动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销量更是狂奔突进。三菱发动机曾经的“躺赚”模式难以为继,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

内部管理上,三菱深陷“雷诺 - 日产 - 三菱”联盟的明争暗斗。联盟内耗导致三菱在研发、营销等方面投入受限,无法及时推出新车型和新技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降低。

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有驾

行业启示:外资车企的转型挑战

三菱汽车的退出,给外资车企在华发展敲响了警钟。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外资车企若不能及时调整战略,跟上市场变革的步伐,就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三菱的退出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本土品牌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本土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新征程的起点。在这场汽车产业的变革中,谁能顺应潮流,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中国汽车产业的新辉煌!

40年征程落幕!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时代巨变下的外资困局-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