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产业升级,央企总部迁入,新能源加速发展

说起来,最近在各路财经资讯和车圈热榜上频繁刷到重庆,这座号称“山城”的西部重镇,居然在汽车圈搅起了一池春水,连那些向来挑剔的跨国零部件大佬也纷纷把重庆当成了“香饽饽”,争着入局。

重庆汽车产业升级,央企总部迁入,新能源加速发展-有驾

重庆,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还是麻辣火锅还有那被无数导演用烂的立体魔幻城市画面。可别小看了这座看着地形复杂、烟火气十足的城市,现在搞汽车制造,那是闷声发大财。

为啥汽车巨头最近扎堆重庆?你说是随机事件吗?还是天降福利?真没那么简单。

今天就来聊聊:为啥重庆突然“汽车味儿”这么重?央企新长安总部落地,会改变啥?新能源渗透率破天际,这一波能持续多久?重庆它的牌局里,到底还有多少底牌没亮出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话套在中国汽车产业布局上也不为过。

曾经你要和汽车产业沾点边,那地理标志一定偏向东边:长三角的上海呀,珠三角的广州呀,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业一个赛一个。

但眼下谁能想到,西部重庆居然玩出了新能源赛道的大片,整出了个万亿产业集群,还一口气把央企新长安总部给吸住了?

堪比“真香定律”回旋反转。

不是有句话嘛,风口上的猪都会飞——但你要知道风口在哪儿,而且风有多持续才行。

咱们先琢磨清楚,新长安为啥铁了心搬到重庆。

这波总部迁徙,能撬动的不只是数据上的增量,更在于生态里的质变。

其实,重庆这些年日拱一卒,产业规模早不是小打小闹,2024年汽车产量破254万辆,增幅9.4%,新能源车95万辆,差点翻倍增长,这节奏让东部老对手们压力山大。

更要命的是,人家全链条布局早就成型了:1200多个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下游供应链把国外的西门子、宁德时代都拉进来了,联动搞研发,谁都得佩服这盘棋下得妙。

别只看数据涨得猛,这背后是重庆滴水不漏地完善全产业链。

想想看,你家造车工厂不光要能上天,还得下地扎根,缺哪个都不行。重庆从整车搞到芯片,把底盘一体化、车路云协同这些高大上的方向都干成了链主,简直就是汽车圈的流量密码。

平台搭好了,自然就有大咖愿意来。

别忘了区位优势,说白了就是地理天赋。重庆本身就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欧班列的枢纽,搞物流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车要出海,重庆有多式联运的网,出口电动车额比去年飙升一半多,海外市场也慢慢认“重庆造”了。

还有一个隐形buff——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城市,当年别的地方还在实验室里模拟无人驾驶,重庆已经让智能车去山路里摸爬滚打试水了。

山地城市的复杂路况,正好让新技术早早披挂上阵,AI驾驶能成长得飞快,这种实战菜地可不是谁都能体验。

可以说,谁在重庆圈地跑通路测算法,出海时走全球市场的底气都不一样。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其实还有更劲爆的——吉利系的高端研发团队大举西迁。

原先国内玩智能驾驶的江山基本都集中在上海、杭州那一带。重庆这招眼看要打破“研发资源东部一统”的老格局了,超过一千名工程师整体迁过去,技术和人才都一锅端。

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迁移,汽车的大脑(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全往这搬,这信号不得引起大家警觉?

这里面门道可多了点。

你要倒带历史复盘,重庆其实早早种下工业基因,三线建设时期就有军工与摩托车产能,后面靠长安汽车做大做强,但一度也被传统燃油车路径捆绑。

新能源浪潮一波推来,东部城市极限加速抢先,重庆其实落后了好几步。

但人家并没有躺平,而是进行了一场全方位产业“洗牌”,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全都到位,技术改造项目1800多个,智能工厂批量升级,还喊出“超充之城”的2024目标。

换个角度说,与其一直追着别人的尾巴跑,不如另辟蹊径,从万亿集群拉动到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产业转型、智能化制造全链路升级一起上,数据说话,中高端新能源车销量翻倍涨,问界M9甚至干掉了德系豪车们,原来市场鄙视链也不是死板的。

现在本地汽车,平均单车价值比去年提升了7万多。

同价位的宝马X5都打不过了,关键还是高端新能源车型做起来了。

咱就不怕不好卖,只怕你没看清牌局。

说到底,研发和产业生态是一体两面。

重庆不仅舍得砸钱升级充电基础设施,连产业政策也是“手把手”教企业创新。

通过系统性政策文档、专项资金、产业规划,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搞了一堆,连灯塔工厂(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零的突破都被搞出来了。

西部科学城、西永微电园这些研发基地,不仅汇聚芯片龙头,还在国产高性能车规芯片领域搞量产、搞替代,把半导体产业的难题逐步击破。

重庆汽车产业升级,央企总部迁入,新能源加速发展-有驾

产业链盘活了,软件生态也同步升级。

重庆以场景化和协同化为突破口,引得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平台、上汽AI等机构集聚。

软件产业收入300亿,企业两百多家,这种从“产+研+用”一体的数字车联网新模式,直接推大了重庆的竞争半径。

眼下,谁要是还觉得重庆“只是个制造工厂”,那就真落伍了。

芯片、底盘算法、主机厂、系统集成,外加“车路云网图”的全链式生态,挺胸抬头地冲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新风口。

非要说短板吗?也有,2025年的产值目标压力还在,市场破圈、国际化、供应链抗风险确实考验功底,不过那种从内生走出来的创新力,的确让同行佩服得直呼内行。

展望未来,重庆不是只有一招鲜吃遍天,而是持续不断讲好“重庆造”的进击故事。

重庆市经信委高层就明确表示了,接下来“软硬结合、整零协同、生态共建”三板斧同时发力。

一方面,把整车和零部件的匹配效率提上去,底盘、智能座舱、关键芯片同步发力,谁能想象西部会有这样完整的配套?

一方面,依靠“头雁计划”打造雁阵企业梯队,AI、大数据这些新玩法直接嵌进供应链,从源头到终端整个流程都想明白了。

还想在充电这块搞彻底,让新能源车实现“充电自由”,基础设施服务一条龙,一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堵点都不再是事儿。

换句话说,重庆不只是在说自己“卷”,而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滚滚向前的产业发动机,身边的合作伙伴都能感受到那股“想干就能干成”的气场。

话说回来,中国汽车产业谁占头部,很长时间里是靠规模,但到了今天,谁能在智能网联、绿色创新、产业链协同里攻下壁垒,那才是真正的赢家。

重庆这一波借着未来出海、智能化浪潮,把一座老工业城市玩成“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造之都”,让人惊掉下巴。

重庆汽车产业升级,央企总部迁入,新能源加速发展-有驾

谁说西部只能靠资源经济?别人还正忙着“区域平衡”,重庆已经用事实证明,产业升级、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照样能玩得转、站到世界汽车舞台的中心。

说到底,这背后是一个城市的自我进化,也是中国新工业版图变迁的缩影。

谁还记得十年前大家怎么调侃重庆“只会造摩托”?如今人家已经让电动车驰骋全球,把科技和出海双双拿下。

重庆汽车产业升级,央企总部迁入,新能源加速发展-有驾

这到底是机会降临,还是天赋爆发?估计旁观者众说纷纭,但重庆怎么选,就摆在那儿,毫不犹豫地压注未来,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怎么看呢?汽车圈下一个“风口城市”,还会是谁?如果你是车企高管,会不会把筹码压在重庆?一起来聊聊吧。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