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旧金山的天还没亮,马斯克的推特又一次在全球的服务器里“炸”出一串信号。
他对着屏幕敲下了一句:“我们曾经试图授权FSD给别的车厂,他们都不要,甚至还提出了些‘crazy’的条件。”屋外的风一阵阵吹过,这边地球还睡得正香,那边朋友圈已经炸开了锅。
特斯拉的FSD,似乎成了一碗没人敢接的热汤。
你会不会好奇——假如你是广汽、长城或者福特的决策者,看到马斯克递过来的这份协议,会不会心动?
还是像午夜遇到老朋友递来的那杯酒,多半是敬你还是害你,心里没底。
按案发现场还原,我们来捋一遍这出戏的来龙去脉。
马斯克公开表示,特斯拉的FSD完全愿意授权给其他车企。
表面上看,这不是好事一桩吗?
先进技术共享,行业共同进步,可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可结果却是,一众车企反应冷淡,甚至反手给了特斯拉一张“苛刻条件清单”,搞得马斯克有点儿下不来台。
后台里,FSD还是孤零零地只为特斯拉“打工”,隔壁的华为却成了“香饽饽”,辅助驾驶方案一份份签出去,甚至还立起了“华系”招牌。
表层原因,媒体和自媒体已经聊得够多:华为不造车,只做合作伙伴,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都是搭伙干活。
“我只做你的好朋友,绝不抢你的饭碗”,这话听着就是让人放心。
反观特斯拉,自己造车造得风生水起,你要其他车厂用FSD,谁心里不嘀咕?
“你让我用你的灵魂,你是不是要顺便偷我的底裤?”这个行业,信任比电池续航都要难攒。
合作还是竞争,界限暧昧得很。
回头说,技术这事儿,谁都想领先一把。
但技术不是面包,掰一半给你,自己还剩一半吃。
FSD授权出来,一旦出了事故、BUG,责任怎么分?
出了问题,是谁的“锅”?
特斯拉的品牌金字招牌,谁愿意背?
对车企来说,风险和收益不对等,没几个人会做这个“先烈”。
更何况,辅助驾驶是通往智能驾驶的必争之地。
你让一个在赛道上拼命奔跑的选手,把自己的独家绝活分给隔壁对手,还得他点头说“多谢”,这事儿搁谁都不好受。
当然,也许有些人愿意相信,马斯克是真的想“打开大门”,让大家一起来玩。
但行业不是讲理想主义的地方,更多是“明算账”。
供应链、数据归属、维护服务、升级同步……每个细节都藏着坑。
华为能喝“交个朋友”的酒,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上场踢球。
特斯拉踢得正欢,突然说“来,我教你脚法”,你信吗?
更别提,FSD的算法、算力、数据模型,和国内的道路、法规、驾驶习惯,都不完全贴合。
授权不是抄作业,很多时候是重修一遍基础课。
很多人容易忽视一点:华为是靠累出来的信任。
起初也没人敢下场和他们合作,赛力斯当了“小白鼠”,结果跑出来的数据、口碑撑了场子,其他厂商才“用脚投票”。
华为从来没说“我能干你都得要”,而是“我陪着你试一试”,这份陪跑精神,才是真正打开市场的钥匙。
而特斯拉,天生就是“主角”光环,谁都怕被抢镜。
说起来,这让我想起一个案子。
某高科技公司发明了牛叉的加密算法,推销给银行系统。
银行高管一听,觉得技术厉害是厉害,可你把所有“我的钱”都交给你管,万一你哪天起床不高兴,给我关门了怎么办?
这世道,信任还是得一点一点攒,哪有一锤定终身的好事。
技术协议,再漂亮,信任合同才最值钱。
玩笑归玩笑,马斯克的“怨气”其实很真实。
他的商业野心和理想主义,在推特上打得火热,现实里却总是被行业的冷漠泼一头冷水。
也许他自己都清楚,这不是“别人不识好人心”,而是每个玩家都在算自己的小九九。
甚至,我怀疑,特斯拉FSD授权的条件,真的能让任何一个车厂觉得“我赚得多于失去”吗?
说到底,还是那个老问题:利益分配机制没搭好,谁也不会轻易“卖灵魂”。
再看国内的“华系”,表面风光,背后也有不少车厂在观望:你家能跑多远?
升级能不能跟上?
出了问题你认不认?
合作都是试探出来的,谁都怕栽跟头,尤其在这几年智能驾驶事故频发的背景下。
比起“疯狂”拒绝,不如说大家都在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不能活到第二轮。
说到这里,不禁自嘲一句,当分析师看惯了大风大浪,最怕的还是人心的微妙。
行业从来不是圣人开的道场,都是一群各怀心思的玩家“边走边看”。
有时候,技术只是敲门砖,能不能进屋,还得看桌上的酒有多烈,利益分配够不够“朋友”。
FSD如果真想走出去,也许要学学华为,别总想着“我教你怎么飞”,多体会一点“咱们一块慢慢走”。
至于未来会怎样?
现在下结论无异于夜半赌徒压重注。
技术授权的故事,从来都是利益、信任和风险的三角博弈。
也许哪天,特斯拉和其他车厂能坐下来分一杯羹;也可能,FSD永远是特斯拉的独家绝技。
至于“灵魂”到底值多少钱?
终究还是市场和时间说了算。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如果你是一家车企的CEO,面对马斯克递过来的FSD“钥匙”,你敢不敢接?
你是信一回技术,还是信一回人性?
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没有标准,但每个决策者都会在深夜里独自做出选择。
而我们这些看热闹的,终究只能在晨曦到来时,等一条新的推特来揭晓谜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