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

我从2009年那会儿就开始混摩博会了,一晃十几年,脚上的马丁靴换了一双又一双,头盔都攒出收藏级了。要说这些年最熟的地儿,不是我家楼下烧烤摊,是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每年秋天,只要摩博会一开,整个南坪就像被打了鸡血,轰鸣声、机车服拉链声、妹子尖叫声响成一片。但你要是现在走进2025年的中国摩博会,怕是连我这个老炮儿都会愣住——这还是当年那个卖125跨骑、主打“皮实耐造”的重庆摩博会吗?

以前那阵子,走进展馆第一眼看到的广告牌,清一色豪爵、本田、宗申、隆鑫,全是通路车里的“国民老公”。那时候谁家能出个150排量带碟刹的车型,都能上发布会C位。经销商们穿着统一工装,拎着资料袋,跟赶庙会似的,厂里还把来参会当年终福利发给销售冠军。普通观众?也就成渝一带的摩友和本地市民来凑个热闹,图个新鲜。三四个馆,撑死了。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可到了2018年,风向变了。通路车市场像坐了滑梯,“哐当”就往下掉。豪爵这些老牌劲旅干脆不来了,主办方估计心里咯噔一下:完了,主心骨跑了。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另一批人正提着行李箱往重庆冲——奔达、凯越、无极、春风,一帮玩个性、搞设计、拼颜值的新势力品牌全杀进来了。装备商也疯了,骑行服、护具、尾箱、快拆排气,恨不得把整条产业链搬进展馆。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更狠的是,主办方开始搞事情。不再只盯着经销商,转头就给全国摩友俱乐部打电话:“兄弟,来重庆耍嘛!路费咱补贴!”于是全国各地的机车佬拖家带口来了,穿皮衣的、纹花臂的、骑复古的、玩ADV的,直接把现场变成大型线下社交局。看新车、试驾、拍照打卡、参加金卡纳挑战赛,嗨得跟过年一样。展馆从三四万平干到七个馆连成一片,人流量翻倍,氛围直接拉满。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这下可好,玩乐型摩托车彻底上位。以前你说“国产大排”,大家笑你扯犊子;现在你不说自己有台400cc以上的车,都不好意思在摩友群里冒泡。摩博会也正式升级成“中国摩博会”,成了所有想在玩乐车领域闯出名堂的品牌必争之地。

但高潮之后总有回落。2023年开始,消费降级这波寒潮来了,进口大贸品牌首当其冲,宝马、杜卡迪这些高溢价玩家日子不好过。国产这边也开始卷疯了,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配置堆到飞起,什么TFT仪表、定速巡航、ABS+TCS成了标配。卷到最后,连参展都成了内卷手段——请明星、办派对、搞直播,去年的钱江和无极直接请来顶流助阵,现场堪比演唱会。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可到了2025年,画风突变。豪爵依旧稳坐钓鱼台,不来;春风动力继续缺席,也不来;就连去年最会搞事的钱江和无极,今年也集体隐身。展位图上少了这几个名字,多少有点冷清。不过有意思的是,钱江虽然没参展,却在摩博会开幕前一天,跑到长江艺术广场整了个超大规模的新品发布会,灯光、焰火、新车齐发,搞得全城皆知。明摆着在说:我不在展馆,但我从不缺席舞台。

反倒是本田,一如既往地来了。作为全球摩托车界的扛把子,自从推出CB650R、CM310这些中大排量车型后,年年准时打卡中国摩博会。比起其他日系品牌那种“我就这样,爱买不买”的倔脾气,本田明显更懂中国人要啥——要态度,也要温度。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现在的中国摩博会,早就不是卖车那么简单了。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行业从“代步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彻底转身。曾经的通路车时代落幕了,而属于激情、个性与圈层文化的摩托新纪元,正在轰鸣中加速驶来。

一篇看懂摩博会咋从卖车变玩车!-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