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汽车行业这几年的变化比过去几十年还要迅速,眼看着“电动化”、“智能化”、“可持续”等一堆新词儿不断蹦出来,咱们这帮老百姓是不是不明觉厉?这不,斯柯达又在2025年IAA车展上发布了一个新玩意儿,叫Vision O概念车。你说这东西到底厉害在哪儿,是不是只是在耍花活儿吸引眼球?咱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车到底怎么回事。
首先,斯柯达这牌子,很多中国人都比较熟,平时买大众没钱的时候会多看看它。一直感觉是“实用、皮实”的那一挂,但现在人家也开始搞概念,玩高大上的“未来”。但什么是Vision O呢?这名字起得挺玄乎,搞得跟科幻片似的,但实际意思是“循环性”,也就是可持续发展。你看,车圈现在不讲“环保”你都不好意思出门了,咱买个饮料还讲回收,造车的更得全方位“绿色”才行。
咱们先看看外观这块儿。Vision O的外形跟你印象中的斯柯达那种“敦实、四平八稳”不太一样了。车身线条特清楚,棱角分明,就像在宣告:“我斯柯达也能玩极简设计,我也科技感拉满”。前脸搞了个贯穿式灯带,还加了个花里胡哨的发光logo。是不是有点像极简装饰风?你要是问我这不得就是电动车的标准配置吗?没错,大家都这么干。谁现在还玩镀铬条、夸张进气格栅啊?环保还节能。Tech-loop这种前格栅,看着科幻,主要还真是为了降低风阻,提高续航。
说实话,这一波外观设计,既是在和特斯拉们拼颜值,又像示范:传统车厂也跟得上潮流。可你说,这“新设计语言”——Modern Solid,其实明眼人都是熟面孔,不就是把以前装饰性的东西去掉、变得更干净更直接吗?要真有啥突破,关键还得看内核。
再聊聊车里面。Vision O这一代的内饰嘛,官方说是极简,我看更像是“极简加点炫技”。你坐进去,第一反应就是:“哎哟,这屏幕咋这么长?”Horizon Display,全景显示屏铺满整个仪表台,想必坐驾驶位就好像开飞船一样。可你发现没有,这直接跟宝马那些全景屏撞脸了。是啊,这年头“仪表+中控大屏”早就是新车的通用模板。但凡有点追求的厂家,谁不往一整块大屏幕上发展?
说实话,车厂之间互相借鉴,别那么较真,关键还是人家用得是否顺手。Vision O还有一些梗挺有趣的,比如座舱里加了那种“触觉反馈的按钮”,点一下能震你一下,就跟玩手机似的,一目了然、手感还行。储物空间做得很斯柯达,650升的行李厢,座椅一放倒瞬间干到1700升,搬家都不用找货拉拉了。再瞅瞅那些小发明,比如便携蓝牙音响、集成冰箱还有专门的电线存储舱,这些细微之处的“别出心裁”,倒真能体现斯柯达一贯的“巧劲儿”。
接下来再琢磨琢磨所谓“可持续材料”。以前买车讲究“真皮大沙发”、“樱桃木饰板”,现在啥流行?回收塑料、植物基面料、3D打印的再生头枕。我一开始觉得这些花头的小东西不顶用,可仔细一想,这事儿总比天天加剧环境污染强。尤其是那些什么65%的生物基面料,或者回收牛皮的地板,这些玩意儿说不定将来真能从概念走到日常。谁也说不好十年后就跟买有机蔬菜似的,“你家车用回收料吗?哦,不环保啊那不行。”
还有就是,大家口口声声“智能化”,Vision O也不示弱。把老熟人语音助手“Laura”直接升级成AI助手,能帮你导路、安排日程甚至陪你聊天。关键是它还有静谧模式,想象一下,夜里开车回家想静静,这车里能自动调座椅,改氛围灯,给你那点儿温馨劲都传递到位。当然啦,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厂家那些app、在线互联的基础上。Vision O自己一个app不够,连老的My Skoda app都要升级接入谷歌AI导航,妥妥不让你有一丝掉队的感觉。
最后再看看大背景。斯柯达一直是欧洲旅行车里的“顶流”,明锐、速派这些名字,在欧洲人心里一个好过一个。你别看现在中国街上少了,但在德国、捷克,走哪都是满街斯柯达旅行车。如今“电动化转型”是一道大考,想守住“旅行车之王”这个地位,转型不跟上可真就凉凉了。Vision O其实就是把斯柯达以前这些“空间大、实用、巧妙”的优势,带到电动汽车上来。只不过,咱们也得持平心看,这车量产还得等2030年以后,你说现在说得天花乱坠,还隔着快十年,变数实在是太多。
但问题又来了,这么多花头、噱头、气氛感拉满的新概念,到底有几个是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外观亮瞎眼、屏幕能看动画片、材料能回收,这些是附加分,最终咱买不买单看什么?还不是看便宜可靠?你说电动旅行车以后能不能流行,关键核心就仨:续航得长、实用空间大、价格别太贵。要我说,斯柯达这些所谓的创新,到头来绕了半圈,最终还得立足于这仨字儿里。
另外,我还想问一句,这些新技术的噱头,几年后真正成了标配,消费者还能留下啥印象?你现在看触觉按钮稀罕,AI语音助手牛气,等满街都用上,咱还能记住是谁第一个先用的?到那时候,不就是产品力本身说话吗?所以车厂们比拼的“噱头”归“噱头”,真正能留下的还是核心竞争力。
说到底,概念车从来不等于现实生活。你说那些“零排放、无污染”的环保LOGO,真能落地得看得见、用得着吗?但我觉得,Vision O至少表达了一个信号:传统车厂背着家底儿、带着经验愿意往前走,敢于和时代抢时间、拼创新。你可以说斯柯达晚了点,但不可否认它有动力追上去。
最后,咱还得“脚踏实地”思考,这车一旦量产,价格能不能压下来?会不会在中国市场补贴一波试水?还是仍旧高高在上当个高端“站位”?咱们普通人最大的期待,其实就是这些未来概念卡能像当年的明锐旅行车一样,踏踏实实、实在靠谱,然后价格能友好一点。毕竟花小钱办大事,才是真斯柯达精神。
所以,Vision O概念车花文章、玩花活,可以拍段子当娱乐,也能给车企们提个醒。技术发展别光讲噱头和花架子,最终还是要把实用、安全、成本这些老生常谈做好,才算真正“循环”进了消费者心里。未来的汽车,到底会不会像Vision O描绘得那么美好?这还得看这些想法能不能真的落地,咱们拭目以待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