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灵魂”之争:追赶特斯拉,中国品牌赢在地平线?

在电动化的上半场,中国供应链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从电池到电控,从电机到座舱,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领先。

然而,在品牌价值的终极战场——智能驾驶上,局面一度不容乐观。

特斯拉的FSD不仅是技术壁垒,更构成了品牌护城河。消费者愿意为特斯拉支付溢价,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智驾能力的信仰。

反观中国车企,在智驾领域长期面临“投入黑洞”的困境:全栈自研无限烧钱,智驾路线快速迭代,不是被投入的成本压倒,就是跑慢了被对手甩在后头。

补齐顶级智驾能力,成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必须跨越的“最后一公里”。在此关键节点,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正式进入规模化量产的新阶段。

继全球首搭地平线HSD及征程®6P的星途ET5后,全新合作车型风云T9L与iCAR V27在11月21日开幕的广州车展上正式亮相,两款新车同样搭载地平线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和征程6P。

再无“灵魂”之争:追赶特斯拉,中国品牌赢在地平线?-有驾

随着HSD首批合作车型的规模化量产,地平线也成为业界首家实现低、中、高全阶辅助驾驶量产的智驾科技公司。

不造车的哲学

地平线的定位,为全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破局思路。

与特斯拉同源,地平线自创立起就坚持“软硬结合”的技术路径。其征程家族车载智能芯片,搭配其算法软件,构成了智能驾驶的系统级解决方案。这套被业内称为“不造车的特斯拉”的模式,让地平线消除了主机厂的担忧,也解决了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核心矛盾。

智能汽车,不仅颠覆了汽车,更带来了全新的产业分工逻辑。

燃油车时代,主机厂是绝对的“链主”,整合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核心硬件,处于价值分配顶端。其“灵魂”体现在核心动力总成和整车集成能力上。

当汽车的灵魂逐渐从机械硬件转向软件和生态,特别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此时,若主机厂将最高阶的智能辅助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交由外部巨头提供,主机厂的担忧在于,一旦交出“灵魂”,其长期建立的品牌差异化和用户粘性将无从谈起,最终可能在产业价值链中被重新定位,滑向附加值底端。

既担心灵魂被拿走,又担心在智能化的窗口期掉队,这看起来几乎是个无解的死局。而地平线中立定位,恰好就解决了这个矛盾,构建起一种车企更放心,角色更聚焦的新分工模式。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宁德时代。

试想,特斯拉、吉利、鸿蒙智行、小米、大众……这些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角逐激烈的巨头,为何都能将最关键、最核心的电池技术与供应,交付给同一家电池制造商?

答案正是宁德时代的“中立”。

它向所有客户承诺:我与你没有竞争关系,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这种无与伦比的信任,构成了宁德时代最深的护城河之一。

透过宁德时代的视角,我们也就更好地理解地平线——它的角色,同样是以中立,开新局。

地平线,通过中立定位,以不造车的哲学,赢得了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极致聚焦,定义了智能汽车的智驾规则。

再无“灵魂”之争:追赶特斯拉,中国品牌赢在地平线?-有驾

截至目前,地平线HSD已获得包括国际品牌在内的10家车企品牌、超20款车型的定点。这一广泛的“朋友圈”背后,是行业对中立的、第三方的、顶级方案的集体认可。

更何况,专注于对主机厂的赋能,使得地平线可以将所有的资源、人才和资本,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技术研发和升级中去,无形间,又构建起一个不断迭代,持续进化的技术闭环。

这也印证了,在高度复杂的汽车产业中,将所有力量集中于关键技术,并成为整个生态中中立且不可或缺的基石,或许是一种远比“通吃”更强大和持久的经营哲学。

智驾平权的梦想

地平线HSD开启规模化量产,其意义远超一次产品发布。

HSD的本质,是提供一个“特斯拉级体验、地平线级效率”的标准最优解。车企无需从芯片、底层算法从头做起,可以直接在一个高水平的基座上,进行高水准的迭代和优化。

宏观上,这种“开放平台”的模式,彻底打破了全行业恶性内卷的死循环。

既不需要像特斯拉那样,以巨大的研发投入和近十年的数据积累,也不需要全栈自研,勉力跟随,把全行业从卷投入、卷扩张、卷挖人......的恶性竞争泥沼中拉出来,让中国汽车产业把精力更多的聚焦在价值贡献、品牌塑造、用户服务与市场开拓上。

微观上,对主机厂而言,则解决了效率与成本的两大痛点。

地平线一揽子的赋能,极大缩短了顶级智驾功能的上车周期,让车企能快速响应市场,摆脱了动辄百亿的资金研发黑洞和以“年”为单位的漫长研发周期。

再无“灵魂”之争:追赶特斯拉,中国品牌赢在地平线?-有驾

当然,地平线野心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智驾平权”。

这将彻底改变智能汽车的价值定义方式——高阶辅助驾驶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而会成为大众化车型的标配。

地平线HSD通过极具竞争力的系统成本,使得将顶级智驾体验下放至15万元、10万元甚至未来10万元以下的主流区间成为可能,这意味着消费者无需支付高额溢价,就能享受到最领先的汽车科技红利。

同时,当基础的、高水平的智驾能力成为“标配”,车企之间“重复投入”的内耗将进一步减少。这有点类似于智能手机市场,当安卓系统普及后,手机厂商的竞争重点转向了交互、AI、影像、设计等关系到用户体验的方向。

再无“灵魂”之争:追赶特斯拉,中国品牌赢在地平线?-有驾

继征程达成千万量产后,未来3-5年,HSD也要达成千万量产目标,以持续释放的规模化效应,驱动高阶辅助驾驶的普惠进程。

一旦这一愿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将被深刻重塑。一个由地平线这样的中立的、第三方平台在底层赋能,众多中国品牌在上层百花齐放的“智驾生态联盟”将逐步形成。

写在最后

地平线HSD的规模化量产,是一个强烈的产业信号。它并不意味着自研路线的终结,但它无疑证明,在通往高阶辅助驾驶的道路上,“开放与协同”可以成为比“封闭与独自”更高效、更具普惠性的选择。

地平线HSD的规模化量产,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从“各自为战、重复造轮子”的无序竞争,开始进入“开放协同、平台赋能”的体系化作战阶段。

地平线加油,中国品牌加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