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1400万电动爹集体出征,然后高速服务区直接被干成了大型行为艺术现场。讲真,这哪是开车回家,这是新中产的赛博朝圣,只不过耶路撒冷变成了充电桩,还是个死活排不上的充电桩,排队六十多号,等三小时充一小时,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每一个排队的特斯拉和蔚小理,都在经历一场“充电天劫”。前面排了60个道友,雷都劈冒烟了也轮不到你,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一句,你们地球人真会整活儿,就为了省那点油钱,把自己活成了荒野求生。
这时候就得有专家出来分析了,诶,一套一套的,什么供需时空不匹配,设施能力不匹配,规划节奏不匹配。是是是,你说的都对,典中典。但翻译过来不就是:平时盖那么多桩给鬼用啊,亏钱;一到放假全挤过来,活该。这就是车企们的闪电战,先把车卖出去,把续航焦虑这个锅甩给社会,然后两手一摊,不装了,摊牌了,剩下的你们自己悟。
所谓的设施能力不匹配,那更是坏了菜了。有的服务区,12个桩8个是60kW的压缩毛巾,泡半天才能涨一百公里续航,车主们围着这些“电子奶嘴”嗷嗷待哺,心态直接崩了。而隔壁河南服务区,用的是华为的600kW全液冷超充,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一掌下去直接满血复活,一杯咖啡的时间,又是一条好汉。这体验差距,跟《道诡异仙》里走火入魔和得道成仙一样,就问你怕不怕?更别提那些油车占位的,简直就是在渡劫现场旁边开烧烤摊,突出一个挑衅,同行看了也得傻眼。
我作为一个真的开过几年电车的中年人,看到现在一帮人开始教你做事,什么下高速充电,什么错峰出行,我就想笑。废话,这还用你教?能在高速上硬排三四个小时的,都是对这个世界还抱有幻想的勇士。他们不是不知道下高速更快,他们是在坚持一种生活方式。
尤其是某些品牌的车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他们买的不是车,是信仰,是通往马斯克火星基地的船票,是苹果生态的轮子版延伸。现在船没燃料了,也得硬等,不然人设就崩了,朋友圈的“未来已来”就成了笑话。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维护信仰的行为,本身就值回票价,性价比?那是什么东西?奔驰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钱的就是特斯拉本身,这是一种玄学,你不懂,是因为你还没“开窍”。
真正的聪明人,早就悟了。他们明白,解决续航焦虑的终极奥义,不在于更大的电池,也不在于更快的充电桩,而在于中国道路上最神秘的武器——老头乐。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你前面有个大爷骑着老头乐风骚走位,他一躺,你一停,警察一来,一下午过去了,电都没掉一格,完美解决了你的续航焦虑。这才是真正的掀桌子,从规则底层把问题干碎了。最好的防守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让所有人都没得吃。
当然,解决方案也是有的,画的饼一个比一个大。什么“一区一策”,什么柔性直流互联搞“削峰填谷”,还有要把收费站改造成综合能源站。听着都特别666,感觉明天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了。但讲真,等到这些规划全部落地,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说不定大家都不开车了,直接用哆啦A梦的任意门了。说真的,我最近在想要不要把我的kindle卖了,感觉看纸质书还是有感觉,虽然我知道这很多余。
所以你看,现在所有关于高速充电的讨论,本质上都是一场大型魔幻秀。车企不务正业,把用户当小白鼠测试极限承压能力;用户自己也“颠了”,心甘情愿地参与这场苦修,并称之为“甜蜜的烦恼”。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个“电子奶嘴”的比喻有点恶心,但又很贴切,算了不改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所以别抱怨了,这游戏就是这么玩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下次假期,要么老老实实在家呆着,要么就备好干粮和充电宝,去高速上享受这场大型SM现场。毕竟,车是你自己选的嘛,含着泪也要开下去。但能过,就是能过。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