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三车防撞梁覆盖率领先,腾势安全优势待市场认可

#美女#

安全榜单上的领跑者 为何市场反应慢了半拍

看到易车网那份中大型SUV防撞梁覆盖率榜单了吗?比亚迪三款车型包揽前三。这份榜单测量的不是炫酷的屏幕或零百加速,而是藏在保险杠后面、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前主防撞梁。这是一个关于“隐形安全”的故事。

比亚迪三车防撞梁覆盖率领先,腾势安全优势待市场认可-有驾

防撞梁覆盖率,简单说就是防撞梁宽度与车宽的比值。比值越高,意味着在偏置碰撞中,车身核心结构能越早参与吸能,保护乘员舱。这属于典型的“平时看不见,出事是关键”的设计。

有趣的是。腾势——这个被比亚迪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在技术发布会上总是大谈安全。车身结构、爆胎稳持、顶级麋鹿测试、内八字刹车、抗横风设计……技术清单堪称豪华。但市场的反应,却异常冷静。销量始终未能跻身一线。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比亚迪三车防撞梁覆盖率领先,腾势安全优势待市场认可-有驾

是技术不成熟吗?显然不是。是消费者不关心安全吗?更不可能。

这里存在一个典型的“认知时差”。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正在从一个“参数”转向一个“场景”。他们相信比亚迪、沃尔沃这些品牌在安全上的基础承诺。但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安全技术如何转化为日常驾驶中可感知的安心感。

腾势拥有的顶级麋鹿能力,在紧急避让时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用户,一辈子可能都遇不上一次需要用到车辆麋鹿极限的境地。他们更频繁的体验,来自智能辅助系统在高速上减轻疲劳的介入,来自狭窄车位自动泊车的从容,甚至只是车机系统每一次流畅无迟滞的响应。这些,构成了他们心中“高端安全”的日常拼图。

比亚迪三车防撞梁覆盖率领先,腾势安全优势待市场认可-有驾

这并非否定硬核安全的价值。防撞梁的用料扎实,是所有安全体验的基石。没有这个,一切上层体验都是空中楼阁。但当基石已被夯实,品牌就需要搭建一座能让用户轻松走入、并乐意居住的安全体验之塔。

比亚迪三车防撞梁覆盖率领先,腾势安全优势待市场认可-有驾

技术优势,需要被翻译成用户语言。营销话语,需要找到真实的落地场景。对于已经在“隐形安全”上证明自己的品牌而言,下一步或许是让安全“被看见”、“被感受”。当用户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被周密保护,却又几乎察觉不到这些保护的存在时——那种从容,或许才是对“扎实”二字最好的诠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01:34
特斯拉多久保养一次
呼我风的季节
公安部将限制汽车加速小于5秒
粼粼凛凛
贺州试点快递无人车,单票成本降40%,高峰效率提升到3倍
对欢聚一堂
01:33
鼓山自驾游玩全攻略:从路线规划到食宿建议的完整指南
边走边玩的阿虎
豪爵UFR150和五羊本田NWG150怎么选?老骑士说了大实
抹黑寥寂
从月销2千到蝉联MPV销量冠军,岚图梦想家三年交付突破15万辆
智电汽车
01:34
美国车钻研的是:发动机。日本那边也差不多,整天琢磨着把发动机搞得马力更大点儿。德国人就更不用说了,精密工艺全砸在燃油机上了,排气声浪都得调出交响乐效果。其实啊,你看韩国车、法国车、意大利车,甚至连俄罗斯的老爷车厂,谁不是抱着发动机当传家宝?唯独咱龙国车企画风清奇。前几年还跟着研究缸内直喷呢,转眼间全员扑向电动化了。为啥这么急转弯?燃油赛道挤了上百年的老玩家,专利墙垒得比长城还厚,咱们追着人家屁股吃尾气,烧油的钱包疼,尾气管还突突冒黑烟。去年广州车展逛了一圈,好家伙,国产电动车已经堆到续航800公里了,充电桩半小时能怼进去400公里电量。这事儿说起来挺戏剧性。特斯拉刚进来那会儿,不少人觉得电动车就是个高级玩具。现在再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直接把自燃风险摁下去了,宁德时代搞出钠离子电池,成本唰唰掉。欧洲老牌车企现在才手忙脚乱转型,大众咬着牙砍掉几十款燃油车型,奔驰连EQ系列名字都没起明白。不过也有闹心的地方。冬天开暖风续航打六折,二手市场电动车价比过山车跌得还猛。前两天有个东北老哥吐槽,零下二十度开着空调,仪表盘续航数字跳得比他比他心跳还快。还有人说电动车省油不省钱,换电池够加五年五年油了
热血破界赛场行
我原本以为只借用驾照扣分不会有事,结果却发现好友擅用我的驾照帮男友超速扣分,法律风险与信用危机让我后悔不已
火焰海浪
2025汽车制造用改性塑料颗粒性能与定制化评测报告
ang123588
你敢信吗别克君威十万出头就能落地了,这意味着它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昔日王者也能逆袭创新,迎接新机遇
梦里花开如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