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榜单上的领跑者 为何市场反应慢了半拍
看到易车网那份中大型SUV防撞梁覆盖率榜单了吗?比亚迪三款车型包揽前三。这份榜单测量的不是炫酷的屏幕或零百加速,而是藏在保险杠后面、平时根本看不见的前主防撞梁。这是一个关于“隐形安全”的故事。
防撞梁覆盖率,简单说就是防撞梁宽度与车宽的比值。比值越高,意味着在偏置碰撞中,车身核心结构能越早参与吸能,保护乘员舱。这属于典型的“平时看不见,出事是关键”的设计。
有趣的是。腾势——这个被比亚迪寄予厚望的高端品牌——在技术发布会上总是大谈安全。车身结构、爆胎稳持、顶级麋鹿测试、内八字刹车、抗横风设计……技术清单堪称豪华。但市场的反应,却异常冷静。销量始终未能跻身一线。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是技术不成熟吗?显然不是。是消费者不关心安全吗?更不可能。
这里存在一个典型的“认知时差”。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正在从一个“参数”转向一个“场景”。他们相信比亚迪、沃尔沃这些品牌在安全上的基础承诺。但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些安全技术如何转化为日常驾驶中可感知的安心感。
腾势拥有的顶级麋鹿能力,在紧急避让时至关重要。但绝大多数用户,一辈子可能都遇不上一次需要用到车辆麋鹿极限的境地。他们更频繁的体验,来自智能辅助系统在高速上减轻疲劳的介入,来自狭窄车位自动泊车的从容,甚至只是车机系统每一次流畅无迟滞的响应。这些,构成了他们心中“高端安全”的日常拼图。
这并非否定硬核安全的价值。防撞梁的用料扎实,是所有安全体验的基石。没有这个,一切上层体验都是空中楼阁。但当基石已被夯实,品牌就需要搭建一座能让用户轻松走入、并乐意居住的安全体验之塔。
技术优势,需要被翻译成用户语言。营销话语,需要找到真实的落地场景。对于已经在“隐形安全”上证明自己的品牌而言,下一步或许是让安全“被看见”、“被感受”。当用户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被周密保护,却又几乎察觉不到这些保护的存在时——那种从容,或许才是对“扎实”二字最好的诠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