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中国汽车圈,最会办事、最爱折腾的,还就属蔚来这拨人。蔚来日 NIO Day 2025,一个好端端的秋天,杭州大会展中心,被他们整出了点人生大事仪式感。你说这到底是卖车还是办朋友婚礼?现场赶上大合唱、纪录片,还有慈善义卖。表面上看是一台车的发布会,实际上现场七百多个蔚来用户和创作者,仿佛在参加一场属于“自己人”的大型家庭聚餐。那问题就来了,这么搞还卖得了车吗?消费者真吃这一套吗?
再说他们这次的主题,取了个叫“生长 Grow with the Light”。我琢磨着,这背后肯定有学问。蔚来不是在卖车,它想卖一种生活方式——跟着蔚来一起“成长”。这种营销,套路不多不少,但通过大合唱、纪录片、公益市集的花活,让用户参与到品牌里来,居然真的把车主和品牌拧成了一股绳。外场还搞了个叫“G318川藏换电路线长卷”,是奔着以后“换电自驾”这个噱头去的。你要说别家纯电车还在鼓捣里程焦虑、搞什么慢充快充,蔚来直接说:来,兄弟,这一路的“油”我都给你备好了,随时想换就换。质量、体验,这种东西是值钱的。
不过,真正的重磅还是那几个新车。全新ES8,六座、七座,行政豪华、签名版,价格直奔40几万。你以为会不会贵了点?人家紧接着就甩出BaaS电池租用方案,直接拉低门槛。就你想花少点钱享受豪华车,但又怕电池贬值、技术落伍?没事,电池咱单买,车身分开。结果这一来一去,让原本遥不可及的高端SUV,突然有点“全民皆可拼团”的意思。你要硬说什么性价比,其实这事儿就在你如何计算“长远成本”和“所有权”的问题上。
感情这还不止,蔚来 ET9 地平线特别版一亮相,直接把行政旗舰的头衔拉到天上去了。二十多万是年轻人的梦想,八十多万则是老板们的“面子”。一台车,弄出个双色车身,搞什么“承载天空与愿景,锚定大地与行动”。你要说这是不是噱头?是。但车圈就吃这个。毕竟买车不只是买个工具,更是买种身份,买一种对外的展示。蔚来玩得就是一个高定、个性、调性的路子,等于说:你要是跟我蔚来混,就是把自己和“创新”、“格调”演成一挂了。
我也想问一句:现在造车,玩概念、玩社区、玩服务,是不是成了所有新势力的标配?其实不少人也许更关心蔚来能不能靠这些取得“量变到质变”。毕竟从销量上看,前几年蔚来还时不时被比亚迪、理想、特斯拉轮番拿来“祭旗”,现在再来一波旗舰和公益,真就能最后成大佬吗?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想,什么东西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最重要——技术?颜值?体验?身份认同?
李斌在台上说,“2025年是个拐点”。他说——这拐点是用户感受到的纯电体验,开始真的压过加电麻烦的时候。其实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中国的纯电市场,已经不再是“补贴争夺战”,而进入了体验为王的新阶段。换句话说,蔚来是靠换电、服务、社群、创新拼出来的差异化。如果他赌对了“用户体验的临界点”,那么全新ES8把技术、豪华、体验堆到极致,真的可能领着大三排SUV玩出第三条路。如果他赌错了,用户依然会被“加电不便”、“保值率低”、“二手卖不上价”这些问题绊住脚,那一切先锋与豪情就都是“风花雪月”了。
再说说他们那套“共创”玩法。让用户参与品牌故事,甚至直接把用户团体当成内容生产者,这属于国内车企里少有的先行者。有的人吐槽这是假模假式,其实换个角度看,蔚来这种社区拉新、培养用户归属感、品牌温度,是不少“冰冷大厂”拍马都赶不上的。这年头,技术可能会被追赶,服务可以被模仿,但是一套能让用户认同的情感链接,可能才是最难被超越的“护城河”。
你以为蔚来重心还在卷硬件,不。表面是技术旗舰、本地旗舰,其实核心还是那个“用户导向”。不是简单地把产品丢给消费者,而是一步步融入他们生活、拉进情感距离、培养老朋友。这种生态型营销,把一台车变成了一个围绕你生活的服务整体,你要出门远行,担心补能?蔚来已经在国道、川藏线上修好了“能量加油站”;你想为社会做点好事?蔚来给你开个市集,卖点小玩意钱还捐了;你觉得买车无聊?蔚来给你排个大合唱,唱出来的还是你的故事。
有人会问,这一套对中国消费者真的管用吗?我看分人。对于追求性价比、“买车比白菜还得砍价”的那部分用户来说,蔚来的这些温情和情怀,可能就像“意大利面的精致蘑菇酱”,远不如“东北大碗炖菜”得劲。但对于想要彰显个性、追求体验、甚至不在乎多花几万只为自己“身份升级”的那拨人来说,蔚来的这套“软实力”,还真是直接戳到心里去。中国消费心态,已经不仅仅是买个交通工具了,而是渴望生活方式、社区文化、品牌责任的全面提升。
当然,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们,也不能光被场面唬得一愣一愣的。蔚来还有哪些难题没解决? 首先,盈利能力始终是个“老大难”。巨额研发、庞大服务网络、换电这摊子生意,短期内能不能回本都画着问号。其次,电池技术更新、智能系统迭代、市场竞争,都让蔚来每年必须“玩命升级”,但凡哪一步没踩准,很可能被对手一招翻盘。第三,现阶段电动车普及率虽高,整体保值率较燃油车还是弱。换句话说,一旦补贴红利降下来、资本市场变天,那些新能源品牌用情怀筑的“护城河”还得禁得住海水倒灌的考验。
蔚来的机会在哪?实话说,就是在它坚持“创新,重体验”的基础上,真正做出一两款能被时代铭记的技术产品。如果ES8、ET9真能让用户忘掉充电烦恼,享受比传统豪车更高级的体验,那这才是对“纯电转型”的最佳注脚。更重要的,是要看蔚来模式未来能不能“裂变”出下一个新的用户群——让更多年轻人,中产家庭,甚至此前无缘高端新能源车的人,都有理由选择蔚来。
最后,我还想抛一个问题给蔚来和所有新能源品牌——中国用户未来到底买的是“车”,还是买“认同”?蔚来这一套社区、品牌、生活方式的打法,到底走多远?会不会变成一个类似“特斯拉教”那样的粉丝型品牌,还是真能成为真正的生活方式引领者?如果能,蔚来算是把中国品牌和中国模式打进世界的新路标;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在中国这场新能源汽车竞赛里,做一个曾用力奔跑的赶路者。
说来说去,一场NIO Day 2025,看似一场新品发布,其实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都是选择题。你,是不是蔚来要找的那类人?你,看重的到底是技术、面子、体验,还是一种社区归属?蔚来,最终又能不能让自己的“生长”,真正变成中国汽车产业的生长?这个答案,只有时间能给我们揭晓。但今年秋天的杭州,蔚来是真的又让大家多了一层关于“买车”和“生活方式”的思考,这就已经值回票价。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