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换车险时,被4S店忽悠买了一堆增值服务,结果去年一次小刮蹭,理赔时才发现保险范围缩水了。
说实话,整个过程挺令人火大。换车险这事,之前也听说过不少套路,但实际碰到还是有点措手不及。那天我开车去店里,技师热情套话:你这保险要不要配点什么额外保障?我心里一咯噔,好像经常听人说,所谓增值服务其实就是变相加价。可是又觉得,既然都跑一趟,顺带多问点,也省得日后出事一头雾水。
说到这些增值,听起来挺香的。比如道路救援包、事故现场代办、甚至玻璃划痕专项。我当时还真以为这些就像+点保险金的vip待遇。店家还帮我建议:你的车旧一点,配这些其实也不贵,万一真出事,至少心里有个底。但其实我心里就有个疑问,花那些钱到底划不划算?反正我没研究过保险详单,也没人跟我说,真正能用到的概率大不大。
我当时还观点挺坚定的,觉得有备无患,万一真遇到刮蹭、玻璃碎啥的,不就省事了嘛。结果,后来就出了事。从前年到去年,车子不算频繁用,但假如真有一次小刮蹭,理赔过程全都得看保险条款一笔一笔对照。
那次刮蹭不是特别严重,车身左后角被别的车碰了一下,碎了点塑料饰条。自己看照片,都觉得还好吧,没有刮到油漆,于是就找保险公司理赔。最初还挺顺利,报案后他们派人来修,走程序也不复杂。奇怪的是,修完账单出来,我翻了下明细——玻璃划痕、表面刮擦等不在保障范围。我当场就愣住了。
我立马又翻了保险单,发现跟店里推销的增值服务有关系。那天我还记得,和修理工聊天,他说:你们车险,基本都只保证大问题,小刮蹭基本不赔。这句话让我觉得,有些保险其实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的摆设。为什么我会被忽悠?其实我也没仔细看条款,店家说得太顺嘴了,想着多买点保险,万一咋地会不会更稳当,反正价格差不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去年我实际花了大概3000块买了增值服务,包含道路救援、玻璃划痕等,听上去挺全面。可实际用起来,跟预期差不少。你猜猜,最后真正赔付的范围,占我为这些保障付出的比例?估算起来不到50%。也就是说,花了那么多,实际用上的部分不多,这钱白花了。是不是有点离谱?我觉得这就像买潜在收益的股票,你知道大概率不会赚钱,但还是冲动买了。只不过这次,受伤的还是自己钱包。
也不能全怪保险公司或者4S店。这也跟我们平常对保障的认知偏差有关。没详细看保险条款,心里总觉得多一份就多一份保障,一股脑儿就买了。保险这玩意儿,像买房的时候,愿意多花点钱装个安保系统,但不意味着隔三差五就得挂神经。
可能有人会问:你觉得这些增值服务值不值?我自己也在犹豫,要是单纯看花的钱和用到的频率,其实我觉得不划算。但是,细想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被忽悠买这些?除了觉得麻烦更重要,可能还是给自己战胜后患的心理安慰吧。毕竟,出事再找保险公司理赔,感觉会更差点什么都没买。心理落差太大。
我也在思考:汽车行业自营保险,供应链这么复杂,不可能真的做到把所有保障都涵盖到位。像我刚才翻了下相册,车里那些豪华内饰的划痕,第一反应就想哎呀,要赔吗?不用,划一下还能接受。但保险一查,明白了,车内的划痕自己修,保险不赔。就像我记得去年看到一篇报道,某家保险公司对车辆维修界限开始收紧,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成本。他们也得控制赔付比例,否则这发财路就难走。
说到成本,粗略分析,百公里保险理赔的平均成本,大概只占新车价格的1%-2%,而保值率更是个折衷话题。假如一辆车三年后折价40%,那么它现在的价值可能在12-15万左右(这段先按下不表),保险赔付到一定比例,变成赔了个寂寞。我还记得朋友说:你买保险,就是希望万一出事有人帮忙,别自己扛着。可真正理赔时,才突然意识到,这帮忙大部分只是嘴上的保障。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容易被忽悠。尤其刚才翻了下笔记,想起那些豪华保障其实基本用不到,可能就那「道路救援」能用上。猜测也许是:起初觉得交保险,像买个安心套餐,没想过真出事还得逐条核对。真要算,这样的安心成本其实挺高的。
汽车保险,像一场博弈。车主和保险公司都在试图用不同方式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我们或许只想一份安心,但买车、用车从来不是只靠安心的游戏。你要不要也猜猜,我之后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又被套路到买了个新保险包?(这段先打住不表)这类事儿,总觉得,买之前多看条款、细节,可能比被忽悠更实在。或者,有没有其他套路,我们也还得继续警惕。
我其实挺好奇的,未来的车险会不会变得更透明点?还是说,像现在这样云里雾里的套路,只会越演越真?我还在想,一个漆黑的晚间,车轮滚过垃圾堆,灯光反射出那点微弱光线。我猜,或许只有每个车主自己多留点心,别踩雷。你会不会也觉得,那些增值服务,挺像我们生活中的鸡肋?只买车这事,除了买新车,还会遇到啥陷阱呢?真想再问问你,除了保险外,你还遇到过什么套路让你觉得哎呀,这真是金钱的教训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