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真 这次去比亚迪总部转了一圈 我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
杨冬生坐在王传福对面的办公室里 一句话就把调子定了:双模和智驾不分家。 啊XX 这话听着就硬气啊!
5000人的辅助驾驶团队 规模是特斯拉的十倍。十倍!你敢信?
核心算法就占了1000人 剩下4000人全在搞数据 测试 场景落地。人力这么砸 钱也继续砸 没有缩减计划。
02
天神之眼这套系统被他们切成A B C三档。
A装仰望 双Orin-X加三激光雷达 堆料最狠。B装腾势和比亚迪主品牌 单或双激光雷达 城区领航已经推送了。C装6.98万起的海鸥 高速够用 最先量产。
从24万的宋L到7万的海鸥 全都能用上高阶辅助驾驶 这个覆盖面 说实在的 行业里真没几家能做到。
要我说啊 比亚迪这波操作太猛了。
03
今年4月他们又搞了次二次攻坚 目标是把B平台的端到端城区功能拉满。
杨冬生放话:全栈自研能力必须有 但外部算法伙伴继续用。 边学边打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这思路挺务实的呢。
泊车兜底方案已经上线了 自动泊车刮了蹭了 比亚迪售后买单。我去 这个胆子真不小! 用户泊车使用率从原先的30-40% 提升到60%多 看来兜底这招确实管用。
04
城市领航使用率从10%爬到20% 高快领航峰值能到90%。
便宜车用户还在犹豫 官方决定继续下放 不降反升。 10万以下车主的认知建立需要过程 比亚迪也在承担智能化的教育普及 。
VLA大模型还在小团队试水 年底算明白ROI再决定砸不砸大钱。李锋说现在VLA路线还不成熟 做出的效果可能还赶不上端到端路线。
稳。
05
芯片暂时不自研 先用英伟达和地平线 先把数据跑厚再说。
杨冬生觉得辅助驾驶的真正挑战是算法与数据 不对 应该说是希望把算法模型能力部署到中小算力芯片上 让100 300 500TOPS算力的车型也能好起来。
舱驾融合已经动手了 座舱和智驾软件中心搬到同一层楼。下一代计算平台从设计到生产全链路自己做 One-Board先行 One-Chip留给未来。
插混赛道从比亚迪独舞变成群殴 杨冬生觉得挺好。技术同质化挡不住 那就继续卷效率 卷体验 把燃油车存量啃光 。
比亚迪把辅助驾驶当电动化第二战场 人钱组织全压上 输赢就看接下来这一年了。
老实讲 比亚迪这波All in的架势 让我想起十年前他们刚开始搞电动车的时候。那时候也是这样 全公司上下一条心 死磕技术 。
现在看来 历史要重演了呢。
你们觉得比亚迪这次能成功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