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小米汽车召回的事儿,几乎把人吵懵了。咱们有时候看到一条新闻,评论区你一句我一句,最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没人关心了,只顾着争嘴。我就在想,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复杂嘛,但为什么网上一夜之间炸了锅?
说说整个事儿吧,小米汽车突然宣布召回11万多辆SU7,说是辅助驾驶系统有问题,万一在高速上一些特殊情况下认不出来,司机还没反应过来就出事儿,这个风险确实不能忽视。说实话,现在自动驾驶谁家都在做,搞智能这几年升级了无数次,不信你看特斯拉隔三差五OTA,一修就是全球推送。按理说,这种软件漏洞通过远程升级就能解决,不用跑4S店,看起来挺人性挺科技,那大家怎么还这么不满意?
网上的声音太多了,粉丝们说小米负责任,主动认错,主动召回,良心品牌啊。也有人不买账,反复质问:“是不是官方监管部门查出来的?你们才赶紧出来补锅?真有那么主动吗?”这种质疑也不是空穴来风。别说网友,连我都去查了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公告,发现召回编号特别带个“I”,意思是被调查出来的。你看,话题一下又变了味,原本是车有bug、厂家推补丁,结果成了“谁更负责”。
这个逻辑其实挺有意思,主动召回和被动召回,普通人到底在意啥?其实就是担心车坏了,自己有没有被坑,升级之后是不是真解决问题,有没有隐患,能不能相信这技术。可讨论风向早就跑偏了——变成了“做得好不好”和“你是不是吹牛”。要我说,咱们买车又不是买信仰,谁来召回都一样,修好了才是正道。
再看评论区,有人甩锅别的品牌:“你看丰田也召回,特斯拉也整天修bug,小米这回不算啥。”还有人说,“问界、智界根本不召回,怎么没人骂?”我觉得这叫扯别人垫背,本来召回汽车就是零部件出问题,OTA升级是常规操作。只要厂商积极配合,车主能受益,别管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技术更新本来就应该及时处理。用自家优点踩别人,是不是也没什么意思?拿别的品牌说事只会让事变得更复杂,还不如落实到自家到底把问题解决没。
其实我更关心召回背后的隐情:小米车为啥突然这么多人关注?是因为它叫小米吗?还是因为新势力造车,大家对国产厂牌很敏感?或者说,是智能化带来的焦虑?现在买车跟买手机一样,天天盼升级,怕掉队,怕买贵,怕坏了没人管。这就像买手机,你发现系统卡顿,厂商出个补丁你第一时间就得更新,但升级完了真好用吗?修的是毛病还是新添了烦恼?
技术升级永远赶不上现实风险。辅助驾驶本来就不是自动驾驶,谁都知道现在没哪个品牌能做到全自动,都是辅助,都是救急。只不过市场宣传一味吹嘘智能,把“辅助”宣传成了“智能无忧”,让人误会一劳永逸。实际用车时,还是得盯着路,手不能撒开。但厂商一宣传又过头,大家以为啥都不用管,结果碰上特殊工况,车认不出来,还得司机兜底。问题就来了,车主真有意识吗?买车那些宣传话看得明白吗?
我就觉得,修车靠补丁,宣传得靠诚信。这次小米车出事,舆论分裂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信任。很多人已经被今年一波波新车、OTA、智能升级搞得眼花缭乱,无论哪个品牌,出点瑕疵就立马被放大。大家觉得新势力应该更靠谱,但谁都知道软件有bug,出问题怕只怕没人管,怕只怕态度不端正。所以有粉丝狂捧,也有网友抓漏洞。
当然啦,有些人网上吵得欢,现实中根本没买小米车,更多车主关心的是:“我交了钱买了车,你真能解决问题吗?”升级之后安全了没,是不是能防止下回撞车,能不能别把自己当小白鼠?这才是普通人焦虑的点。整天喊口号没用,关键是实打实能不能修好。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厂家的责任到底该怎么理解?主动、被动不重要,补丁好不好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买了之后能不能用得安心。咱们不是专家,也不去做软件评测,但买个车结果天天OTA、天天升级、风险还没消除,心里谁都不痛快。总比那种出了问题没人理,死扛不认的强一万倍,但也不能只图表面安抚。每次出个事就让大家盲信“我们有担当”,这不行。
还有一点,这事儿其实有点无厘头,大家宁愿在网上吵半天谁更负责,谁先召回,谁补丁做得更漂亮,却不去问问小米这套补丁会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失灵,技术能不能持续进步。召回一次是形象,召回两次就变成问题了。你看看老美那边,特斯拉召回一次,马斯克直接开直播给大家解释原因,用户不满意都能直接投诉,咱们这头全变成了水军互怼,“你家比我家差”,最后搞来搞去问题还搁那儿。
我也问过几个业内的工程师,他们说现在智能车都是奔着OTA去,升级容易,出事也不算大事,但关键点是公司得有底线。你升级让大家安心,不升级就消耗信任。小米这回能不能通过补丁彻底把问题解决,是不是还藏着点技术障碍,这些都不说透,消费者只能自己琢磨,只有等到自己真用了,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
你说真要讨论,小米这么快就回应,是不是背后有监管压力,又是不是竞争对手盯得紧?现在造车的都知道一出事就被对手、被网友捞出来炒,连带着所有新势力都被怀疑一遍。我觉得这种风气不是好事,应该是大家都关注问题本身,而不是吵来吵去谁家干得更好。技术升级是好事,补丁也得真有用,透明和诚实才最重要。
聊到最后,其实这事儿回归一个道理——你买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做网友辩论赛。小米车出问题,厂商得第一时间回应,技术改进必须到位,召回不是丢人,是态度。但态度再好,不能遮掩技术短板。我们要的是安全,不是口号。大家在网上争输赢,不如关注身边那辆车升没升级,开起来是不是更踏实。比啥都不如比体验。
所以说,别家有问题也好,小米负责任也好,都别拿这些当遮羞布。产品出问题就是问题,召回就是该做的事,没什么光环没人能免俗。大家争了半天,关键是补丁是不是有效,风险是不是消除。剩下那些“主动被动”谁高谁低,都是热闹,终归掩盖不了一个事实——无论哪个品牌,科技再新、宣传再猛,终究得回归用户体验和安全本身。别让口号跑在解决问题前头,补丁能补住才是硬道理。
现在汽车智能越来越像手机,不光是功能,更是bug也越来越多。技术进步得同理心一起增长,消费者需要的是安心和透明。小米这次召回,光靠评论区吵是没用的,最终还是要看用户反馈,看厂商修补是不是靠谱。要我说,闹得再大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补丁有没有带来进步,让“技术升级”名副其实。不会有完美的车,也不会有完美的补丁,但肯定有人认真解决问题。咱老百姓买个车,不该被那些争议搅得一头雾水,最后只想一句话:别让补丁变敷衍,别让安全成噱头,别让争论掩盖了本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