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集体大跳水!车企宣布:这波降价潮,谁也别想扛住

,原本标价二十多万的车型,现在终端价直接少了三四万,甚至有些豪华品牌的纯电车型,优惠幅度能达到几十万。

纯电车集体大跳水!车企宣布:这波降价潮,谁也别想扛住-有驾

一开始啊月还以为是个别4S店的促销噱头,特意翻了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才确认2025年新能源车平均降价13%,纯电动车型的降幅更是冲到了17%,这个数字可不是随口说说的,是实打实的行业统计结果。而且逛的几家4S店销售都直言,这波降价不是短期活动,车企已经明确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车型跟进,谁也别想在这波降价潮里扛住。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不少纯电品牌悄悄调整了价格,只是当时幅度还比较小,大多是几千块的优惠或者送保养、充电桩之类的福利,没想到才过了大半年,降价就成了全行业的常态。举个栗子,比亚迪秦PLUS EV这款走量的车型,最大降幅接近29%,原本落地要十五六万的车,现在十二三万就能拿下;奔驰EQS、宝马iX这类豪华纯电车型,终端优惠更是直接冲到50%,优惠金额高达七十多万,就连五菱宏光MINIEV这种入门级纯电车,降幅也达到了28%,入门门槛又低了一截。

纯电车集体大跳水!车企宣布:这波降价潮,谁也别想扛住-有驾

懂的都懂,汽车行业里这么大规模的降价,从来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背后藏着的是整个产业的变化。啊月琢磨着,这波降价潮的核心,其实是「电池成本的大幅下滑」,毕竟动力电池占纯电车成本的40%,电池价格降了,车价自然就有了下调的空间。

查了下行业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2022年的60万元/吨,跌到2025年已经只剩7万多元/吨,跌幅超过85%,这直接让动力电池包的成本降了40%。以前一块60度电的电池包要五万多,现在两万出头就能搞定,车企的成本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敢大胆降价的根本原因。

但啊月想说,电池成本只是基础,真正让车企下定决心集体降价的,还有产能过剩的压力。据行业内的公开信息,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预估能达到3000万辆,可实际市场需求也就1800万辆左右,产能利用率还不到60%,这么多库存车压在手里,车企只能靠降价来「以价换量」,毕竟车子放久了不仅会贬值,还会占用资金和仓储空间,对车企来说不划算。

除了成本和产能,政策的窗口期也推着车企不得不降价。2025年底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还能全额免征,到了2026年就要减半,这就意味着如果年底前清不掉库存,明年卖车的成本会直接增加,消费者买车也会多花钱,所以车企都想趁着政策红利的尾巴,赶紧把旧款车型清出去。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技术的快速迭代。现在800V高压平台已经开始普及,固态电池也进入了量产倒计时,预计2027年就能小批量上市,这就让现在市面上的不少纯电车型成了「技术过时款」,车企为了给新款车型腾位置,只能通过降价来处理旧款,毕竟没人愿意花同样的钱买技术落后的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的降价车型,大多是搭载旧款电池和平台的版本。

可能有人会觉得,降价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能花更少的钱买到车,但啊月发现,这波降价潮里也藏着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是所有的降价都是「真优惠」。比如有些车企会玩「先涨价后降价」的套路,先把指导价抬高两三万,再宣称直降五万,实际优惠也就一两万,懂的都懂,这种数字游戏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捡了便宜。

还有些品牌为了维持利润,会在降价的同时搞「隐性减配」,比如把米其林轮胎换成小众品牌,简化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甚至减少隔音棉的使用,这些减配平时不容易发现,等提车后用一段时间才会感觉到体验下降。所以啊月建议,买车的时候别只看裸车价,一定要仔细核对配置清单,避免踩坑。

另外,纯电车降价还带来了二手车残值暴跌的问题。据行业数据,现在纯电车三年的平均保值率只有42.3%,远低于燃油车的61.7%,比如二十万买的蔚来ES6,开三年后十四万都难出手,这也是很多消费者纠结的点,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车贬值太快。

不过啊月觉得,保值率低的问题,其实随着纯电车技术的成熟和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慢慢会得到改善,现在只是产业发展的过渡期,等技术和市场都稳定了,二手车残值自然会回归合理水平。

话说回来,这波降价潮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未必是坏事,反而像是一次「行业洗牌」。那些销量低、资金链紧张、技术实力弱的品牌,在降价潮里根本撑不住,很可能会被淘汰,而比亚迪、特斯拉这类销量和技术都有优势的品牌,会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据公开数据,2025年已经有十多家小众新能源品牌宣布停产或转型,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整个产业才能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降价会让纯电车的普及率进一步提升,更多消费者愿意选择纯电车,反过来又会推动充电桩、电池回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从全球市场来看,我国纯电车的降价也让产品在海外更有竞争力,现在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我国的纯电车型因为价格和技术优势,市场占有率一直在提升。比如比亚迪的纯电车型在泰国的销量已经连续多个月位居榜首,特斯拉的Model Y在欧洲的销量也远超其他豪华纯电车型。这说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单纯的国内竞争,走向了全球竞争,而降价带来的成本优势,会让我国的纯电车在全球市场里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可能还有人会问,现在该不该入手纯电车?啊月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刚需,比如家里需要一辆城市代步车,而且有固定车位和充电桩,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毕竟价格优惠力度大,而且纯电车的使用成本比燃油车低很多,电费大概只有油费的五分之一、日常通勤能省不少钱。

但如果你是技术敏感型用户,追求最新的电池和智驾技术可以再等等,毕竟2026-2027年固态电池和更先进的智驾系统就会普及,到时候新款车型的体验会更好。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选车的时候尽量选主流品牌,比如比亚迪、特斯拉、吉利这些,它们的售后服务体系更完善,就算后期品牌有变动,售后也能跟上。而那些小众品牌,虽然价格可能更低,但一旦退市,车辆的维修和保养都会成问题。啊月在汽车城就遇到一位消费者,去年买了某小众品牌的纯电车,现在品牌倒闭了,想换个电池配件都找不到地方,只能自认倒霉,所以选品牌比选价格更重要。

总的来说,纯电车的集体降价不是偶然,是电池成本、产能、政策和技术迭代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波降价潮谁也扛不住,也没必要扛,因为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对消费者来说,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纯电车,是实实在在的福利;对车企来说,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考验。

声明:文章仅一家之言,个人粗浅思考,仅供交流,并无不良导向,请大家理性阅读。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