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低效内卷」「车圈恒大」之后,比亚迪又迎来了新的舆论话题。一起是比亚迪计划赞助足球青训项目被恶意关联为【赞助男足】而引发的抵制浪潮;另一起则是成都天府机场事件中,一则未经证实的【刹车失控】视频被疯狂传播。
第一桩:比亚迪赞助青训,怎么就成了“原罪”?
事情的起点,是比亚迪计划赞助足球青训。官方信息里写得明明白白:涵盖男女足各年龄段培养,从校园到梯队,想为中国足球的底子添块砖。这本来是件挺有社会担当的事——比起砸钱搞商业曝光,愿意沉下心做青训的企业,其实更该被鼓励。
可舆论场里,这事被生生扭成了“赞助男足”。48小时内,社交平台突然冒出来几千条内容,字里行间都是"抵制国足赞助商 = 抵制比亚迪"。说真的,做过内容的都知道,这种高度同质化的言论,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就像民间青训发起人董路说的,他直接晒出了某账号的黑公关内容——连话术都懒得换,这操作也太明显了。
退一步说,就算不关心足球,也该明白:青训是足球的根,和成年队的成绩本就不是一回事。把对某支球队的情绪,转嫁到一个想帮孩子踢球的企业身上,这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第二桩:机场失控视频,司机发癫怪比亚迪?
紧接着的天府机场事件,更透着蹊跷。一段随手拍的短视频,画面里能看到车辆有异常,但既没有完整前因,也没有官方结论,“刹车失灵”的说法就已经传遍全网。
有个细节特别关键:当时警方还在调查,比亚迪也没来得及回应,负面话题就已经被顶到了热搜。做汽车评测久了就知道,车辆的异常可能有很多原因——操作失误、路面情况、甚至是突发故障,在没有数据和鉴定报告前,谁都不能下结论。可传播者偏偏跳过了这些,直接把司机的情绪宣泄,包装成了产品技术事故。
更巧的是,这事爆发当天,正好是比亚迪海狮 06 的发布会,一边是企业发布新产品,一边是想转移注意力的声音在发酵,这时间点的“巧合”,未免太刻意了。
两起事件凑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不少共同点:都发生在比亚迪的关键节点——一个是第 1300 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一个是新车发布会;传播路径都带着明显的组织性:标签化用词、批量账号联动、短视频平台定向发酵;甚至连节奏都踩得一模一样:先抛出情绪化标签,再用流量淹没理性讨论。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些说「刹车失灵」的视频,轻松就能拿到几千上万的点赞;可后来警方通报出来,说车辆无机械故障,驾驶员操作有问题时,愿意看辟谣的人反而少了很多。更让人无奈的是,有些本应严谨的媒体,也跟着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硬生生让企业陷入了有嘴说不清的困境。
负面之外,我们更该看到一直往前走的比亚迪
说真的,我们可以不喜欢某个品牌,可以讨论产品的优缺点,但不该放任恶意的舆论去攻击一个埋头做事的企业。毕竟,能让中国制造往上走的,从来都不是那些煽风点火的声音,而是踏踏实实搞技术、担责任的行动。
比亚迪在争议中的坚守值得被看见。这种坚守,不是不回应质疑,而是在被泼脏水时,依然没停下研发的脚步;不是不在乎舆论,而是把精力更多放在了造好车、做好事上。
希望我们都能多一点耐心,等一等官方的结论,听一听不同的声音,别让那些刻意制造的噪音,盖过了真正有价值的努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