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万买玛莎拉蒂?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最近汽车圈最热闹的事儿,莫过于曾经的“跑车皇后”玛莎拉蒂,把纯电SUV Grecale Folgore的裸车价砍到了35.88万起。这事儿可不是小道消息,多地经销商都在社交媒体上晒海报,销售顾问也拍着胸脯保证“价格真实”。算上选配费用,落地大概40万,这价格直接杀进了小米YU7、蔚来ES6、理想L7这些新势力车型的领地。
从“高高在上”到“贴地飞行”
玛莎拉蒂这波操作,说好听点是“战略调整”,说直白点就是“被市场逼的”。这车原本官方指导价89.88万,现在直接砍掉54万,比燃油版折扣还狠。为啥这么狠?看看销量就知道。2017年玛莎拉蒂在中国卖了1.44万辆,那时候中国是它全球最大的市场,车主里40%是女性,远高于海外的5%。可从2018年开始,销量就跟坐滑梯似的往下掉,2024年只卖了1209辆,2025年前九个月更是惨到只有1023辆。
销量不行,业绩压力就大。2024年玛莎拉蒂就亏了钱,集团CEO唐唯实都公开说“品牌正面临财务困境”。为了活下去,降价成了最直接的办法。可这降价也不是头一回,今年7月上海浦东的经销商就把燃油版Grecale降到38.88万起,比指导价低了26.2万。现在纯电版更狠,直接对标新势力,想靠价格换销量。
降价能换来销量吗?
从经销商的数据看,这波降价确实有效果。有新开业的旗舰店,这批特价车有七八十台,现在已经卖出去一半,月销30多台,还有外地客户专门跑来订车。可这数字跟新势力比起来,还是不够看。就说小米汽车,10月交付量持续超过4万台,理想也卖了3万多台。玛莎拉蒂这月销30多台,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更关键的是,降价容易,想再涨回去可就难了。有个2023年买了玛莎拉蒂Ghibli的车主跟我说:“现在开这车出门,朋友第一反应就是‘这车是不是只要30多万?’”以前买玛莎拉蒂,图的就是个面子,现在价格降下来了,品牌溢价也跟着没了。这就像你花大价钱买了个奢侈品包,结果第二天发现满大街都是同款,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降价背后,是品牌和产品的双重困境
玛莎拉蒂降价,表面看是销量不行,深层次原因还是品牌和产品跟不上时代。以前它靠燃油车的性能和豪华感吸引人,可现在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太快,消费者更看重智能化和科技感。玛莎拉蒂的纯电版Grecale Folgore,虽然续航有533公里,实际开起来也能跑400多公里,还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可这些在新势力面前,真不算啥优势。
再看看智能化配置,新势力的车,语音控制、自动驾驶辅助、智能座舱都是标配,玛莎拉蒂在这方面明显落后。有个去试驾过的朋友跟我说:“这车的车机系统,反应慢不说,功能也少得可怜,跟新势力比起来,差了好几代。”
品牌方面,玛莎拉蒂以前靠“跑车皇后”的名号吸引人,可现在这个名号越来越不值钱了。超豪华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在华销量都在下滑。保时捷Macan终端价也跌到40万左右,可人家至少还有品牌底蕴和口碑。玛莎拉蒂呢?降价之后,老车主觉得被“背刺”,潜在客户又觉得它不够高端,两边不讨好。
降价不是万能药,转型才是关键
玛莎拉蒂降价,就像一个病人吃止痛药,能暂时缓解疼痛,可治不了根。要想真正活下去,还得从根本上转型。首先得把产品力提上去,新能源车不是简单地把发动机换成电机,得在智能化、科技感上下功夫。比如车机系统要流畅,自动驾驶辅助要好用,智能座舱要舒适。
其次得搞清楚目标客户是谁。以前玛莎拉蒂靠女性车主撑起半边天,现在降价之后,想吸引年轻群体,可又舍不得放下高端的架子。跟《王者荣耀》联名,把游戏角色喷涂在车身上,结果被老车主批评“自降身段”。这说明品牌自己都没想清楚,到底要讨好谁。
最后得调整销售策略。降价可以,但不能乱降。经销商随意打折,虽然能短期提振销量,可会破坏品牌形象。得建立一套科学的定价体系,根据市场情况和产品竞争力来调整价格。
传统豪车的未来在哪?
玛莎拉蒂的困境,其实是整个传统豪华车市场的缩影。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太快,消费者需求也在变。以前大家买车,看重的是品牌、性能和豪华感,现在更看重智能化、科技感和性价比。传统豪华品牌如果还抱着老一套不放,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看看国产高端车型,仰望U8累计销量破万,问界M9月销超2万辆,在70万以上市场站稳了脚跟。这些车靠的不是品牌溢价,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力。传统豪华品牌要想活下去,就得放下身段,认真研究市场需求,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
玛莎拉蒂这波降价,能不能救它一命,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它还是只靠降价,不从根本上转型,那迟早会被市场抛弃。毕竟,消费者不是傻子,谁家的车好,谁家的车值,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传统豪车们,是时候醒醒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