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和美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生活节奏和语言相通,消费习惯也差不多。中国车企把这里当美国市场的参考,如果澳大利亚卖得好,将来可能真能冲进美国。现在卖得最好的有比亚迪、吉利这些大品牌,还有零跑、Deepal这些新名字。连英国的MG品牌现在也是中国企业做,销量也不错。
澳大利亚不收进口车关税,这是大优势。中国车价格比日本韩国便宜,设计还符合当地人口味。大部分都是纯电动车,但也有混动车型。现在很多澳大利亚人开始接受电动车,加上充电设施慢慢建起来,需求就起来了。十年前澳大利亚本地车企全关了,现在只能从外面买,给了中国车机会。
比亚迪6月份销量冲到了前五,比去年多了好几百个百分点,这是中国车企第一次做到。当地经销商说中国车安全性能不差,电池技术也好。以前澳大利亚人总觉得中国车便宜但质量不行,现在观念在变。不过售后服务网点少,保养费用高,这些还是问题。
日本丰田、本田早年间在澳大利亚很有名,现在份额被中国车企慢慢吃掉。澳大利亚人发现中国车配置厚道,比如液晶屏、自动驾驶功能,价格却比日系车低两成左右。有些车主反馈电动车省油钱,但充电要等公共充电桩,私人装充电桩费用高。
中国企业还在澳大利亚建了研发中心,专门调整车型适应当地路况。比如把底盘调高防坑洼,装更大天窗。澳大利亚公路限速高,车速快,车企会加强车身结构。未来几年可能有更多品牌进来,比如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
中国车企出口澳大利亚主要从国内直接发海运过去,不像以前要绕道东南亚组装。澳大利亚海关验车标准严,但中国企业通过改进达到了他们的安全和排放要求。现在中国车出口澳大利亚平均价比日本车低15%,这很关键。
澳大利亚媒体经常讨论是否该担心依赖中国供应链,但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有人担心售后维修难,但很多4S店开始扩展服务范围。现在中国车在澳大利亚的保有量还不到一成,增长空间大。当地年轻买家更愿意尝试新品牌,尤其是电动车。
比亚迪的唐EV在澳大利亚能卖到五万澳元,比本地组装的丰田RAV4还便宜。这款车充满电能跑六百公里,适合当地地广人稀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给电动车补贴,最高能补九千澳元,刺激销量增长。
中国企业还在和澳大利亚本地电力公司合作建充电站,解决续航焦虑。不过大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还是不够用,车主需要规划路线。现在充电半小时能跑两百公里,对长途旅行帮助大。
中国车企在澳大利亚的广告主打科技配置,比如语音控制、智能导航。本地竞品车企反应过来后,也开始降价和更新车型,市场越来越活跃。澳大利亚消费者论坛上,中国车型评分从三年前的中下游,上升到现在的中上游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车在澳大利亚的崛起不是偶然。政策优惠、性价比高加上技术进步,让很多家庭开始考虑中国品牌。比亚迪的案例证明,只要产品过硬,能在发达国家市场站稳。现在每个月都有新的中国车款在澳大利亚上市,选择越来越多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