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的动作有点大,内部悄咪咪地进行了一场研发体系的“大挪移”。原来各自为政的王朝、海洋、腾势、方程豹、仰望五大品牌研究院,现在都得听工程院的指挥了。这场调整来得快,去得也快,像一阵风似的,几个品牌研究院的员工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换了新的工位。
你可能会问,为啥要搞这么一出?这得从比亚迪的市场策略说起。之前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没那么激烈,比亚迪靠着性价比优势,王朝和海洋两个系列就打下了大片江山,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99%以上。但是,光靠性价比也不是长久之计,市场需要更多样化的产品。于是,比亚迪开始琢磨着进军高端市场,腾势、仰望、方程豹应运而生。为了让这些品牌更有特色,比亚迪 initially 给每个品牌都设立了独立的研究院,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
想法是好的,但现实却有点骨感。独立研究院成立后,各个品牌都想抓住市场机会,结果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腾势、仰望、方程豹虽然在高端市场小有成就,但销量占比仍然不高。更重要的是,这种分散的研发模式效率不高,成本也居高不下。
现在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拼的不再只是技术,还有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比亚迪意识到,与其分散资源,不如集中力量办大事。于是,他们决定整合研发体系,把资源都集中到工程院,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其实,不只是研发部门,比亚迪的公关和用户APP也都进行了整合。
这种“化零为整”的做法,在汽车行业并不少见。吉利也做了类似的调整,把领克并入极氪,又把极氪并入吉利汽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效率,减少内耗。
比亚迪这次调整,可以说是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与其各自为政,不如抱团取暖,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未来,比亚迪能否凭借新的研发体系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从比亚迪的这次调整,我们也能看出一些行业趋势。首先,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越来越重要。其次,多品牌战略虽然可以覆盖更广的市场,但也容易造成资源分散,内耗严重。最后,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亚迪这次的调整,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船小好调头”。相比于一些体量更大的车企,比亚迪的组织架构调整相对灵活。虽然研发项目多,但他们尽量避免重复投入和内部竞争。一旦发现某个技术方向不理想,或者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比亚迪就能迅速调整研发方向和组织架构,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这种灵活的调整能力,或许正是比亚迪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保持优势的关键所在。
未来,比亚迪的研发体系会如何发展,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会继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这场研发体系的“大挪移”,只是比亚迪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它预示着比亚迪将以更强大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