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很多骑电动车和摩托车的朋友们,都被一条消息刷了屏,标题看着就挺唬人的:“12月起,电动车、摩托车主注意!‘3带5不准’新规实施,违者罚款拘留!”。
一看到“罚款”、“拘留”这些字眼,大家心里难免会犯嘀咕,这是不是又要搞什么“一刀切”了?
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买个菜都靠这小车,这么一弄,以后还能不能好好出门了?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所谓的“新规”到底是真是假,具体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大家先别急着焦虑。
这件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它掰开揉碎了看,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首先要明确一点,国家并没有在12月1日突然颁布一个全国统一的、全新的叫做“3带5不准”的法律文件。
我们现在听到的这个说法,更像是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把现行的一些重要交通法规内容,提炼成了一个简单上口的口号。
这就好比咱们读书的时候,老师会把复杂的公式编成顺口溜一样,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和遵守。
所以,这更像是一次全国范围内,对早已存在的交通安全法规的集中宣传和严格执行的行动,很多地方把12月作为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开始加大检查力度,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新规定。
那么,这个“3带5不准”具体都指什么呢?咱们一条一条来看。
先说“3带”,这指的是骑车上路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就像我们出门要带钥匙、手机一样,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是必须“带牌上路”。
这个规定其实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但总有人觉得无所谓。
现在不行了,必须严格起来。
你想想,现在路上的电动车数量非常庞大,据统计全国的保有量早就超过了三个亿,这么多的车在路上跑,如果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标识,万一发生了交通事故,特别是肇事逃逸的情况,怎么去查找责任人呢?
所以,给车子上牌,就等于给它办了一个“身份证”,出了问题有据可查。
这个牌照还根据车辆类型的不同,分成了好几种颜色。
比如,符合新国标、有脚踏功能、速度比较慢的电动自行车,挂的是绿色的牌照;速度快一点,属于轻便摩托车范畴的电动车,挂的是蓝色的牌照;而速度更快、性能更强的电动摩托车或者拉货的电动三轮车,挂的则是黄色的牌照。
分得这么细,就是为了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的车,管理要求自然也不一样。
第二是必须“带对应驾驶证”。
这一点是很多人最关心也最容易搞混的。
很多人会问:“我骑个电动车,也要考驾照吗?”这就要看你骑的是哪种车了。
如果你骑的是挂绿色牌照的电动自行车,那么恭喜你,只要你年满16周岁,就不需要驾驶证。
但如果你骑的是挂蓝色牌照的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挂黄色牌照的电动摩托车,那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两种车在法律上已经被划归为机动车的范畴,它们的行驶速度、车辆重量都决定了它们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驾驶者必须持有相应的摩托车驾驶证(比如F、E或D照)。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理解,觉得自己骑了这么多年车,技术好得很。
但考驾照并不仅仅是考验你的骑车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你系统地学习交通法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处罚是很严厉的,罚款甚至拘留,这和汽车无证驾驶的处罚标准是看齐的。
这并不是故意为难谁,而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道路安全。
第三是必须“带安全头盔”。
这一点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交警在路口苦口婆心地劝导,就是因为头盔在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根据大量的事故数据分析,在涉及电动车和摩托车的交通事故中,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颅脑损伤。
而正确佩戴质量合格的安全头盔,可以把这种致命伤害的风险降低百分之六七十。
这里要特别强调是“正确佩戴”,不是随便往头上一扣,或者挂在车把上当装饰。
头盔下面的带子一定要系好,保证它在发生碰撞时不会脱落,否则就失去了保护作用。
为了几十块钱的罚款去争论,远不如花几十块钱给自己的生命安全上一份保险来得实在。
说完了“3带”,再来看看“5不准”,这五条是明确禁止的危险行为,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第一是不准“非法改装”。
很多车主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更长的续航,会私自拆掉车辆的限速装置、更换大功率的电池和电机,或者加装一些花里胡哨的灯具。
还有冬天很常见的挡风被,虽然保暖,但实际上也属于非法加装,因为它会改变车辆的结构,并且在紧急转弯时严重影响操控灵活性。
车辆出厂时的设计是一个整体,刹车、车架、轮胎都是和它的额定速度相匹配的。
你把速度提上去了,但其他部件跟不上,就等于给车辆埋下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非常容易在高速行驶中失控或者散架。
第二是不准“违规载人”。
每种车能载几个人,是有明确规定的。
比如电动自行车一般只能搭载一名12周岁以下的儿童,电动轻便摩托车是禁止载人的,而电动摩托车可以搭载一名成年人。
货运三轮车的后车厢是用来拉货的,严禁载人。
超载会严重影响车辆的刹车性能和平衡性,尤其是在拐弯或者紧急刹车时,非常容易翻车。
我们经常在学校门口看到一辆小小的电动车上挤着两三个孩子,这看似是图方便,实际上是拿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在冒险。
第三是不准“违反交通规则”。
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这些行为,不仅违法,更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现在城市里的电子眼监控系统越来越完善,任何侥幸心理都逃不过抓拍。
尤其要说的是酒后驾驶,千万不要以为骑电动车喝点酒没事。
只要你的车被认定为机动车(也就是挂蓝牌或黄牌的),酒后驾驶就按照机动车的标准来处罚,如果达到醉驾标准,还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第四是不准“违规停放和充电”。
近年来,因为电动车充电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把电池拿到家里或者楼道里充电,俗称“飞线充电”,这种行为极其危险,一旦电池发生故障短路,很容易引发火灾,而且火势蔓延极快,堵塞消防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一定要在指定的、安全的室外充电场所充电,不要图一时方便,给自己和邻居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第五是不准“非法营运”。
在一些车站、商场附近,经常能看到一些用摩托车或者不合规的电动三四轮车招揽乘客的行为。
这些车辆本身可能就存在安全隐患,而且没有合法的营运资质,更没有为乘客购买相应的保险。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打击非法营运,既是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也是保护广大乘客的出行安全。
总的来说,这个“3带5不准”并不是什么苛刻的规定,它的每一条内容,最终指向的都是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安全”。
我们国家是电动车使用大国,巨大的保有量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严峻的管理挑战。
严格执行这些早已存在的法规,是为了让我们的道路环境变得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是为了保护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因此,我们作为车主,应该积极地去理解和配合,检查一下自己的车辆是否合规,自己的驾驶习惯是否安全,做到守法出行,才能真正骑得安心、行得踏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