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的秋夜,四环路的霓虹像植物的神经,梦呓着闪烁。几个汽车销售员坐在雪白的办公桌后,像守夜的人,他们面前摊着厚厚的订单本。订单本没翻到的最后几页,斑驳油迹比往常多了几行空白。本该提车的客户,转身就跨进新能源展区去了,无声无息,仿佛被秋风吹跑的落叶。
如果你是一名入行八年的SUV销售,会在9月的这个榜单上找到什么答案?每年换新花样的海报还没贴完,“燃油SUV”四个大字已经仿佛成了贴在身上的标签:陈旧、迟缓,像还没退休的老北漂,倔强求生,却渐渐力不从心。
行业里最不缺的是真相,只是人人装作没看到。2025年9月第2周,燃油SUV销量最高的博越L也不过4719辆,往年这个数字本该是喜报底色,现在,连周冠军都尴尬地站在“及格线”左右。榜单上只有4款车型破了3000辆大关,星越L失掉了冠军,悄声滑落到第4,锋芒不再,残存荣光。CR-V苦苦爬到第7,所谓“回升”,只是曾经巅峰时的零头。而汉兰达呢?24名,1300台出头,剩下的,就全靠销售员的嘴和厂家的补贴勉力支撑。
这些数字,不再能用市场周期搪塞。新能源车销量飞升,每一家老牌燃油厂商的会议纪要都变得越来越像刑侦笔录:失踪的人去哪了?骨架还健在的SUV市场,为何开始“骨感”;曾经呼风唤雨的加价神车,如今为何要靠五万现金优惠、孔雀开屏式促销,从流量中心泅渡到冷清的角落?
专业视角来看,燃油SUV的销量已陷入了“结构性溃败”。新能源车本就以更低的维护成本、浮夸的加速度、灵活的补能体验圈粉年轻人,加上油价高企,燃油车购置税减免红利不再,留给老SUV们的退路,比秋天的白杨叶还要少。
证据链其实并不复杂:谁在榜上,谁在榜下,这些变动都藏着用户的集体迁徙路径。博越L蝉联冠军更多是一种“量变”的惯性,而非“质变”的突破。星越L沉退,意味着哪怕曾经“运动与国潮”并举的造型,如今也难挽用户由油转电的决心。CR-V的回升,不外乎合资品牌让价幅度下探到自主阵地,才勉强拢住一批价格敏感的老熟人。至于汉兰达——在“二娃三娃”退烧的大潮里,再不会有多少人掏出加价五万的诚意,只为一张“空间大、牌子响”的资格门票。
你可以说是市场规律,终究逃不掉“物竞天择”。但现实又总带着点讽刺和恶趣味。前两年还被寄予厚望的国际品牌途观L、RAV4荣放,今天也只能在榜单里排个“二三”,如同尘封在角落的奖杯。榜尾那些一线豪华选手——宝马X5、奔驰GLB——铁打的名牌,流水的销量,一边在朋友圈保留“时代的尊严”,一边在4S店后台跟新能源试驾员分蛋糕。
有时候作为旁观者,还真能体会“查案和卖车一样,本质上都是信息失配”。客户张三进店,张嘴第一句话就是:“你家这个油车,还有未来吗?”像极了问个案卷,你们当年抓的那个凶手判没判下来。销售员只能硬着头皮编点“核心技术”“可靠耐用”。客户两根手指一查,比你这台燃油SUV还便宜的纯电四驱SUV,早就在隔壁店里预约试驾了。
脉络暗流下,真实的变化在悄悄发生。自主品牌博越L、星越L还守着流量残灯,CR-V和锋兰达抱团取暖,但“高溢价、低技术创新”的昔日大佬已经开始掉队。合资豪华靠情怀续命,自主品牌还靠性价比挣扎,真正的赢家,转了头就成了新能源门口的守夜人。“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销量榜上有名的品牌,其实没人再自信能“逆势翻盘”。
倒也不是全无出口。还有一小撮坚守燃油阵地的用户,他们像深夜食街里最后亮着灯的拉面馆,明知客流日渐稀少,却还保持着心头那点火。燃油机器的轰鸣声,对这群人来说是“情怀的BGM”,只是现实早已下调了音量。
这一切看似是一曲挽歌,实则是一次“新物种崛起”下的必经路。燃油SUV退出舞台中心,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满脸愁云。对于制造、研发、销售,甚至用户来说,这种大浪淘沙不过是行业最常态的调频。只不过,在一地鸡毛和销量曲线里,谁又能潇洒说一句:“英雄迟暮,不过如此。”
推演到这儿,作为职业惯性,总要留下一句开放式提问——如果有一天,燃油SUV真的彻底成为小众收藏品,未来新一轮新能源红利消退,你会怀念那些曾在榜单里挣扎、被无数订单砍过价、但又顽强生存的老SUV吗?还是在时代的新风口前,每个人都甘愿成为先跳下新赛道的试飞员?这个问题,只能等明年的榜单才能找到线索。
总之,下一个销量榜,还会留着位置让你猜。但我想,最懂人心的玩家,通常只是悄悄换了套马甲。至于燃油SUV的未来,我没有答案,只是在夜班间隙,闻到了汽油味依旧混着点旧日热血,还没彻底散尽。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